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ID:6454557

大小:1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14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韶(sháo)光蓓蕾(lěi)差(chà)事为虎作伥(chāng)B.诨(hún)号傀(kuǐ)儡豆豉(chǐ)白雪皑皑(ái)C.炽(chì)烈逮(dǎi)耗子豢(huàn)养家给(gěi)人足D.龃(jú)龉钤(qián)记蓦(mò)地不容置喙(h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妙谛乖刺折跟头学识精湛B.褪毛修葺天然气赧颜苟活C.褫夺针砭绵中针迥然不同D.羸弱痉挛口头禅风生鹤唳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他已在那个研究院了五年。在他的研究领域里,虽然他想出了一些好的论点,但当他手头掌握的证据难以为他的立论提供依据时,他就悄悄地将这些证据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知道他的这些做法后,他的老师不禁感到:一个曾经那样认真的学生也堕落到这种地步。A.渡过偷梁换柱惋惜居然B.度过改头换面惋惜竟然C.渡过改头换面可惜竟然D.度过偷梁换柱可惜居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他人、群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B.20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

3、评价等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C.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D.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和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1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包括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

4、年的部分历史,由西汉刘向编纂。《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后来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晚年写了散文集《随想录》,这部书是巴金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小狗包弟》一文就出自这部散文集。C.《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

5、府”本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官署,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钟嵘在《诗品》中称其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它在内容上抒发了对命运和人生的悲哀之情,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黑暗动荡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有着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

6、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12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

7、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是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

8、。当时到达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