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ID:6455397

大小:3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4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

2、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6页共6页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2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其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二)难点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几种特殊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策略】1、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引导分

5、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4、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识前面学习了有关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热力环流?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地面的风受几个力影响?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式导入)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并思考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岛火山爆发后对欧洲航空运输业影响大,而对北美航空运输影响不大?观看视频和思考问题推进新课过渡:聆听和做笔记第6页共6页(教学法:引导分析法)

6、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大气环流,那么,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来了解.一.全球性大气环流结合教材P33第一段内容讲解: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大气环流的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假设条件下的单圈环流(教学法:板图分析法和假设推理法)过渡: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那么,地球的大气运动如何?二.气压带和风

7、带的形成1.单圈环流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情况下探讨一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热力环流的知识和原理画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热力环流图.再将平面图转移到球面图(完成课本P33图)的单圈环流.(如右图)分析总结: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思考:实际上单圈环流是否存在?回忆画图,见活动“理想状态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图2.9),并思考问题.理想现实化一:附加自转条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讨--启发式和做图比较法)过渡: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条件,仍假设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

8、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下面先来分析低纬环流的立体图.2.三圈环流讲解:A: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