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

ID:6457556

大小:37.6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1-14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_第1页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_第2页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_第3页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_第4页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胞生物学练习题全(选修)第一章1、(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生物膜的主要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3、膜脂主要的3种类型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4、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及其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周蛋白)两种。5、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有(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6、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7、协助扩散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8、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都要载体蛋

2、白),主要区别在于(协助扩散不耗能)。9、钠钾泵、钙泵都是多次跨膜蛋白,它们都具有(ATP)酶活性。10、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主动)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协助运输和异向协助运输)。11、在Na+-K+-ATP酶的作用下,每水解1分子ATP,可以有(3)个Na+_(运出)细胞;同时有(2)个K+(运入)细胞。12、钙泵主要存在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它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2+。13、Na+-K+泵的能量来源是(水解ATP)。14、真核细胞中,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是通过(胞吞)作用和(

3、胞吐作用)来完成的。15、根据胞吞泡的大小和胞吞物质,胞吞作用可以分为(吞噬)和(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第二章1、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气体性信号分子)和(亲脂性)及(亲水性信号分子)三类。2、受体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一是(与配体结合区域),二是(产生效应的区域)。3、列举细胞内的第二信使(cAMP、cGMP、IP3、DAG和甘油二酯)。4、一般将胞外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5、介导跨膜信号转导的细胞表面受体可以分为(离子通道偶联受体、酶偶联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3类。6、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

4、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7、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调节离子通道和激活靶酶)。8、磷脂酰肌醇信使系统,由分解PIP2产生的两个第二信使是(DAG)和(IP3)。9、cAMP信号通路的效应酶是(AC),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效应酶是(PLC)。10、细胞外的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一信使)。11、根据受体存在部位分(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12、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N端在细胞外,C端在细胞内。13、cAMP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活化_AC(腺苷酸环化酶)_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

5、的水平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cAMP特异地活化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而表现不同的效应,活化的PKA可以使底物蛋白的(丝氨酸、酪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14、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又称(双信使系统),在此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PLC),使质膜上的(PIP2)水解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15、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第二信使IP3使胞内(Ca+)浓度升高;而DG导致细胞溶质中(PKC)转位到质膜表面,被DG激活,活化的(PKC)使底物蛋白丝氨酸(Ser)或苏氨酸(Thr)残基磷酸化。16、受体酪氨酸

6、激酶通路中,配体和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并发生(自身磷酸化)。18、receptor:受体、ligand:配体、singaltransduction:信号传导、kinase:激酶、AC:腺苷酸环化酶、cAMP:3’,5’—环化腺苷酸、PKC:蛋白激酶C、IP3:1,4,5—三磷酸肌醇、DG(DAG):甘油二酯、PLC:磷脂酶C、PIP2:4,5—二磷酸脂酰肌醇、PKA:cA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A、PDE:磷酸二酯酶。第三四章1、在N—连接的糖基化的糖蛋白中,糖残基与多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的—NH2结合;O—连接糖蛋白中,糖残基同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的羟基(—

7、OH)结合。2、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过程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完成。3、在内质网上这种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协同翻译)转运。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氧化和磷酸化)同时进行,密切偶联,分别由两个不同的体系执行。5、1961年,英国化学家Mitchell提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即(化学渗透假说);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要求线粒体的内膜具有(完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