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

ID:648365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5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_第1页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_第2页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_第3页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_第4页
资源描述:

《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响PECVD的工艺参量(1)工作频率、功率PECVD工艺是利用微波产生等离子体实现氮化硅薄膜沉积。微波一般工作频率为2.45GHz,功率范围为2600W—3200W。高频电磁场激励下,反应气体激活,电离产生高能电子和正负离子,同时发生化学沉积反应。功率,频率是影响氮化硅薄膜生长的重要因素,其功率和频率调整不好,会生长一些有干涉条纹的薄膜,片内薄膜的均匀性非常差。①.工作频率是影响薄膜应力的重要因素。薄膜在高频下沉积的薄膜具有张应力,而在低频下具有压应力。绝大多数条件下,低频氮化硅薄膜的沉积速率低于高频率薄膜,而密度明显高于高频薄膜。所有条件下沉积的氮化硅

2、薄膜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相对来说,高频薄膜的沉积均匀性优于低频氮化硅薄膜。在低频下等离子体的离化度较高,离子轰击效应明显,因此有助于去除薄膜生长中的一些结合较弱的原子团,在氮化硅薄膜沉积中,主要是一些含氢的原子团,因此,低频氮化硅薄膜中的氢含量相对较低,薄膜的沉积速率也较低,同时,离子轰击使薄膜致密化,使薄膜密度较大并表现出压应力。在高频下,由于离子轰击作用较弱,薄膜表现为张应力。近期的研究发现,氮化硅薄膜的腐蚀速率与应力有密切的关系,压应力对应于较低的腐蚀速率,而张应力对应于较高的腐蚀速率。(消除应力的一种方法是采用两套频率不同的功率源交替工作,使总的效

3、果为压缩应力和舒张应力相互抵消,从而形成无应力膜。但此方法局限性在于它受设备配置的限制,必须有两套功率源;另外应力的变化跟两个频率功率源作用的比率的关系很敏感,压应力和张应力之间有一个突变,重复性不易掌握,工艺条件难以控制)。②.功率对薄膜沉积的影响为:一方面,在PECVD工艺中,由于高能粒子的轰击将使界面态密度增加,引起基片特性发生变化或衰退,特别是在反应初期,故希望功率越小越好。功率小,一方面可以减轻高能粒子对基片表面的损伤,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淀积速率,使得反应易于控制,制备的薄膜均匀,致密。另一方面,功率太低时不利于沉积出高质量的薄膜,且由于功率太低,

4、反应物离解不完全,容易造成反应物浪费。因此,根据沉积条件,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范围。(2)压力等离子体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反应气体必须处于低真空下,而且其真空度只允许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变动。形成等离子体时,气体压力过大自由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很短,每次碰撞在高频电场中得到加速而获得的能量很小,削弱了电子激活反应气体分子的能力,甚至根本不足以激发形成等离子体;而真空度过高,电子密度太低同样也无法产生辉光放电。PECVD腔体压强大约是0.12mbar,属于低真空状态(102—10-1Pa),此时每立方厘米内的气体分子数为1016—1013个,气体分子密度与大气时有

5、很大差别,气体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气体导电现象。低压气体在外加电场下容易形成辉光放电,电离反应气体,产生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基团,发生化学气相反应。工艺上:压强太低,生长薄膜的沉积速率较慢,薄膜的折射率也较低;压强太高,生长薄膜的沉积速率较快,片之间的均匀性较差,容易有干涉条纹产生。(3)基板温度用结晶理论进行解释的话:从理论上讲,完整晶体只有在0K才是稳定的。根据某一确定温度下,稳定状态取自由能最低的原则,单从熵考虑,不完整晶体更稳定,要想获得更完整的结晶,希望在更低的温度下生成;但是若从生长过程考虑,若想获得更完整的结晶,必须在接近平衡的

6、条件下生成,这意味着温度越高越好。非平衡度大时,缺陷和不纯物的引入变得十分显著。从工艺上说,温度低可避免由于水蒸气造成的针孔,温度太低,沉积的薄膜质量无保证。高温容易引起基板的变形和组织上的变化,会降低基板材料的机械性能;基板材料与膜层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相互扩散,在界面处形成某些脆性相,从而削弱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力。因此在实际的生长过程中可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因素,选择合适的生长温度,使薄膜的结晶程度达到最佳。本工艺中基片温度大约在400℃。a.淀积速率随衬底温度的增加略有上升,但变化不显著。由于PECVD工艺的反应动力来自比衬底温度高10~1000倍的“电子温

7、度”,因而衬底温度的变化对膜的生长速率影响不大。b.基板温度与膜应力的关系:从低温到高温,应力的变化趋势是从压应力变为张应力。一种理论解释为:压应力是由于在膜的沉积过程中,到达膜表面的离子的横向移动的速率太小,来不及到达其“正常”的晶格位置,被后来的离子覆盖,这样离子就相当于被阻塞在某一位置,最终就会膨胀,形成压应力。张应力的形成是由于在膜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反应中间产物的气化脱附,而参加淀积的原子,由于其迁移率不够大而来不及填充中间产物留下的空位,最后形成的膜就会收缩,产生张应力。针对这种理论,膜在生长过程中,到达膜表面的离子的横向移动速率正比于样品表面的

8、温度,样品的温度低,膜表面的离子的移动速率就相应趋小,而离子到达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