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ID:6484920

大小: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15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_第1页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_第2页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_第3页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_第4页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椰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一、发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椰果是以椰子水或椰子汁(乳)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培养而形成的一种纤维素凝胶状物质,包括杀菌椰果、酸渍椰果、粗制椰果、糖蜜椰果和压缩椰果等产品。椰果纳入28大类食品中的其他食品单元。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申证单元名称和产品名称,即其他食品(椰果)。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2801。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椰子水或椰子汁(乳)→过滤→调配→热杀菌→热装盘→盖纸→冷却→接种→发酵→凝胶状厚膜(椰果果片)→清洗→切割→漂白→漂洗→装桶(粗制椰果)→调pH→封口(酸渍椰

2、果)→杀菌→密封包装(杀菌椰果)→糖水煮沸→密封包装(糖蜜椰果)→机械挤压→包装(压缩椰果)(二)关键控制环节原材料验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热杀菌、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发酵。(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1.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2.非食品用添加物的添加。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椰果生产企业应建在地势高、水源充足的地区。厂区应设有绿化带,应有良好的排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废水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厂房的建设还应当有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原辅材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菌种室、调配车间、杀菌车间、装盘车间、发酵车间、漂洗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容器及工具清洗消毒车间、成品库和检

3、验室。(二)必备的生产设备1.椰子水(汁)贮存容器;2、过滤设备(设施);3、调配罐;4、杀菌设备(设施);5、无菌接种箱(超净工作台);6、发酵盘;6、漂洗设施;7、切割机;8、包装设备。四、产品相关标准DB46/42-2005椰果卫生标准;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椰果发酵菌种为木醋杆菌,使用新筛选的菌种,在投入生产前必须经过菌种鉴定和安全性评价。椰果生产加工所用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不得使用非食用性原料和非食品用添加物。如使用的原辅材料为实施生产许可

4、证管理的产品,则必须选用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一)分析天平(0.1mg);(二)电子天平(0.01g);(三)干燥箱;(四)真空干燥箱;(五)分光光度计;(六)灭菌锅;(七)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八)微生物培养箱;(九)生物显微镜;(十)酸式滴定管;(十一)电子秤(净含量检验用);(十二)电炉。七、检验项目椰果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按表中列出的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检验2次。椰果质量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发证监督出厂检验方法备注1标签√√√GB77182感官√√√DB46/423净含量√注*√JJF107

5、04粗纤维含量√√*GB/T5009.10标准中有要求的5二氧化硫残留量√√*GB/T5009.346亚硝酸盐√√√GB/T5009.337过氧化氢√√√DB46/428总砷√√*GB/T5009.119铅√√*GB/T5009.1210铬√√*GB/T5009.12311细菌总数√√√GB/T4789.212大肠菌群√√√GB/T4789.313致病菌√√*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14霉菌√√*GB/T4789.1515酵母√√*GB/T4789.15注:包装规格大于5kg的产品,发证检验中不检净含量项目。八、抽样方法发证检验抽样按照

6、下列规定进行。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1种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进行发证检验,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100kg,杀菌产品的抽样数量为4个最小独立包装,非杀菌产品抽样数量为4kg。将所抽样品分为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经确认无误后,由核查组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和被抽样人员签字、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椰果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一、行业发展概况椰果,也叫纳塔(NATA),是以椰子水或椰子汁(乳)为主要原料,经木葡糖酸醋杆菌发酵培养形成的凝胶状物质,外观似嫩椰子肉,海

7、南俗称为椰果。椰果含有丰富的优质膳食纤维——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添加到食品中可大大改善食品的口感,主要应用于果冻、饮料、珍珠奶茶和罐头等食品工业。椰果原产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菲律宾,当地称为NATA,主要作为点心。九十年代初菲律宾出口到日本等国家的椰果达1.6万吨,贸易额2600万美元。除菲律宾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我国的台湾也生产加工椰果食品。1996年,海南在国内率先利用椰子副产品——椰子水工业化生产椰果。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海南的椰果生产企业数量和产量逐年增加。据报道,1997年至200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