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

ID:6486743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5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_第1页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_第2页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_第3页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_第4页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道真县仡佬族民族文化姓名:韩焦班级:09应数学号:200910010010仡佬族,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最早开发西南地区的民族之一,也是境内的土著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仡佬族先后有过濮人、僚人、仡佬族之称。在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统称为仡佬族。而道真就是一个以仡佬族聚居的地方,仡佬族在这块土地上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迄今为止,仡佬族文化已成为了道真富有无穷魅力的特色文化之一。道真县成立二十年以来,高度重视仡佬族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成立了民族研究所和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研究会。道真以仡佬族傩戏原生态元素编排而成的仡佬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曾在遵义市获得

2、金奖。道真仡佬傩戏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多学科的学术价值、审美价值,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因此,道真也被誉为“傩戏王国”。20多年以来,道真尽力收集各类仡佬文化实物,其中包括仡佬族傩戏面具、服饰、乐器、道具等,收集整理后编辑出版了《仡佬族故事集》,《仡佬族歌谣选》,《仡佬族哭嫁歌》等一大批仡佬族文化书籍,并且,仡佬族傩戏、仡佬族高台舞狮和仡佬族三幺台等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大多数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潮湿;仡佬族人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山地种植玉米,平地种植水稻,因此,这两种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粮食。仡佬族人习惯

3、把玉米粉放在蒸笼里蒸熟,叫作玉米干饭;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节日里或是有远客临门,他们就在玉米面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称为“混合饭”。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锅辣椒汤;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种吃法,如辣椒粥、霉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过,最受他们喜爱的要算是骨粉与辣椒加工腌制而成的辣椒骨。“三幺台”作为仡佬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也是道真仡佬族独有风味的食俗,浓缩了仡佬族食俗的精华。“三幺台”是道真仡家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每逢嫁娶、寿庆、节日宴请等,都要用“三幺台”招待贵客,通过“三幺台”5来互相倾诉交流,增加感情。办三幺台时,10人一桌,长

4、幼尊卑座次分明。席共分三台,即茶席、酒席和饭席。这一待客习俗表现仡家人的真诚厚道和注重礼仪、善于营造隆重氛围的能力。仡佬族人的传统服饰也是很有特色的,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唐宋到明清时期,仡佬族服装,男女都着“筒裙”为其突出特征,筒裙,用两幅横布“穿中而贯其首”,有的用一幅两端缝合而成。这种服饰无褶,夹层,前后幅当中两条直褊稍宽,褊间均镶有花纹。料由染色羊毛和麻编织而成;女子上着齐腰短上衣,绣着鳞状花纹,下着无褶长筒裙,以青、红、白三色分为三段,外罩前短后长的青色无袖长袍,头缠青布长头帕,脚穿钩尖鞋。到了民国时期,仡佬族男子穿“筒裙”已极少了,男子的服装多为对襟

5、短衣,头缠青布或白布长头帕,常束腰带。在佩戴装饰方面,早期仡佬族男子多以螺壳、虎豹、猿猴之毛及犬羊之皮作为装饰,女子一般用3寸长的细竹简斜穿于耳以为装饰。富有之家的女子则佩戴珠宝耳垂。以后仡佬族妇女大多喜戴饮食耳环,项挂银链。头包帕子如今仍是许多仡佬族妇女的喜好,尤喜包白帕子。贵州务川仡佬族妇女喜拴绣花围腰,走亲赶集,手握一尺见方的绣花手绢。如今在仡佬族地区,戒指、耳环、项链等饰物普遍为广大仡佬族妇女所喜爱。在艺术方面,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

6、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生活在大山中的仡佬族,还以其多有技艺精良的石匠而远近闻名。他们在石墓、石碑、牌坊、桥梁、栏杆等用品和建筑上的石刻独具特色,采石场上常常传来他们那粗犷豪放、山鸣谷应的石工号子。每逢佳庆节日的时候,仡家人都会组织起绚丽多彩的民间活动。仡佬族民间技艺以“神、奇、惊、绝”著称。如仡佬族“高台舞狮”,5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高台是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

7、成的,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孙猴”和“笑脸和尚”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的动作十分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与“和尚”、“小狮”与“小狮”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所表演的技巧,都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