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ID:6550448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7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第1页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第2页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第3页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第4页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亚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现状TheDevelopmentandPresentSituationofSub-criticalResolventOrganismsExtractionTechnology祁鲲秦广雍河南省亚临界萃取工程技术中心摘要:本文对用于亚临界萃取的溶剂、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了亚临界生物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Abstract:Thisarticleisasummaryofusingextractionresolventinsub-criticalintheproductionprocessandequipment,and

2、introducestheapplicationscopeofthesub-criticalorganismsextractiontechnologyindetail关键词:亚临界萃取、丁烷、二甲醚、液氨Keywords:Subcriticalextraction、butane、dimethylether、liquidammonia1概述以亚临界状态的溶剂萃取生物原料中的脂类物质,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工艺方法[1],经过20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应用到植物油、色素、精油、药材等几十种植物原料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份提取生产中,每年的总加工量

3、二十余万吨。最早应用的亚临界溶剂为丁烷和丙烷,1990年发明专利《液化石油气浸出油脂工艺》(专利号:90108660.6)代表了这项技术的诞生,随后,二甲醚、四氟乙烷(R134a)、液氨、六氟化硫、二氯二氟甲烷(氟利昂R12)、一氯二氟甲烷(氟利昂R22)等溶剂被先后应用或试验,由于这些溶剂的极性有一定的差别,在应用中各具特色。亚临界萃取溶剂的定义:物质的亚临界状态是相对与临界状态和超临界状态的一种形态。溶剂物质的温度高于其沸点时,以气态存在,对其施以一定的压力压缩使其液化,在此状态下利用其相似相溶的物理性质,用做物质萃取的溶剂为亚临界萃取溶剂

4、,其萃取工艺称为亚临界萃取工艺。适合于亚临界萃取的溶剂沸点都低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温度,一般沸点在0℃以下,20℃时的液化压力在0.8MPa以下(表压)。亚临界萃取的工艺原理:在常温和一定压力下,以液化的亚临界溶剂对物料进行逆流萃取,萃取液(液相)在常温下减压蒸发,使溶剂气化与萃取出的目标成份分离,得到液相的产品;被萃取过的物料(固相)在常温下减压蒸发出其中吸附的溶剂,得到另一产品。气化的溶剂被再压缩液化后循环使用。整个萃取过程可以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进行,所以不会对物料中的热敏性成份造成损害,这是亚临界萃取工艺的最大优点。溶剂从物料中气化时,需要

5、吸收热量(气化潜热),所以,蒸发脱溶时要向物料中补充热量。溶剂气体被压缩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液化潜热),工艺中大部分热量可以通过气化与液化溶剂的热交换达到节能的目的,理论计算证明,经过充分热交换,萃取液的溶剂蒸发所需的能量(压缩机能量)只有以蒸汽为能源蒸发常规溶剂的1/11。例如:正丁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其沸点为-0.5℃,在25℃时的绝对压力为0.27MPa,50℃时的绝对压力为0.53MPa,在此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正丁烷被液化为液体,以它做为溶剂在压力容器中即可对各种脂溶性成份进行萃取。截止目前,我们以丙烷、丁烷为混合溶剂设计的亚临界萃

6、取设备已在全国建立了六十余套生产线,单条生产线的日加工能力为5~100吨,加工小麦胚芽、核桃、葡萄籽、万寿菊、大豆、可可饼、灵芝胞子、玫瑰花等数十种原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的60吨/日生产车间已生产运行15年,累计生产十余万吨,加工的原料品种有数十种。亚临界萃取工艺的优点:1、产品中溶剂残留少。目前国内外大规模生产食用油所用的己烷萃取溶剂在油和粕中残留的分别为50ppm和700ppm,而丁烷在油和粕中残留分别为1ppm和100ppm;2、不会对物料中的热敏性成份造成损害,尤其适用于植物色素提取、药材成份提取、羊毛脱脂等;3、节能,萃取液蒸发

7、耗能少,脱溶过程不必对物料加热;4、相对于超临界提取技术,已实现大规模生产,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日加工30吨的成套设备仅200余万元。2适合亚临界萃取的溶剂在常温下为气体,在中低压下可以液化的物质是适合用作萃取溶剂的。在中低压区间,生产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溶剂运输方便。在低压以下较为合适的溶剂及其物理性质见下表[2]:丙烷丁烷二甲醚四氟乙烷液氨分子式C3H8C4H10CH3OCH3CH2FCF3NH3分子量445810217沸点℃-42-0.5-24.9-26.2-33.420℃时蒸气压MPa0.830.230.5330.60.88临界温度

8、℃95.7152.8129101.1132.3临界压力MPa4.43.65.324.0711.325℃液体密度kg/L0.490.570.661.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