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

ID:655052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7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_第1页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_第2页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_第3页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肉牛和水牛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AI)被称为动物繁殖技术的一次革命。它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并最有成效的繁殖技术。在我国,牛人工授精技术是在解放后发展起来的。首先在北京双桥农场进行,1956年以后在国内逐步推广、普及。由于人工授精具有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优秀公牛的配种效率等优点,因而发展较快。据于德洪报道,到1982年,全国约64万头奶牛人工授精[1]。从全国范围而言,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较晚于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大致经历了输精方法由最初的开膣器阴道输精法(20世纪50年代初)到直肠

2、把握输精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精液剂型由鲜精(20世纪50年代)到颗粒冻精(20世纪60年代)再到细管冻精(20世纪70年代)的过程。云南省肉牛改良工作起步较晚,始于1976年[2],当时主要在昭通、会泽、南涧等6个县市进行,品种以海福特牛、短角牛等为主,冻精以颗粒冻精为主,输精以开膣器辅助子宫颈内输精为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特别是畜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政府加大了对养牛业投入力度,先后从国外引进了352头肉种牛,并从法国进口了先进的冷冻精液生产设备,生产细管冷冻精液,并开始向全省示范推广,标志着规模化肉牛杂交改良

3、的开始。1.人工授精技术在云南黄牛改良中的应用云南黄牛是长期在不同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下选择形成的。从而形成了多种类群,其典型的代表类群有文山黄牛、昭通黄牛和迪庆黄牛。由于立体气候,特别是山区多,云南黄牛数量多,分布广,但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个体产肉率低,群体生产水平不高。云南黄牛生产性能还有潜力,通过选育、杂交、改善饲养管理等技术可以加大体形、提高各项生产性能[3]。杂交是提高其产肉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2003年底,全省已建成牛冻精改良站(点)1006个,覆盖全省16个地州市的近百个县市,已初步形成全省肉牛繁育网络。2000年用冻精配种数达10

4、.1万头,约为1996年的2倍[2]。仅文山州从1996年至2005年建立的冻改良点就达300多个,人工授精19.6万多头,受胎率达70%,产杂交牛6万多头,农民增收2亿多元[4]。云南省黄牛存栏600万头,2007年云南黄牛冻精改良母牛数达38.3万头,受胎27.7万头,受胎率72.3%,产犊21.1万头[5]。短角牛与云南滇东南地区黄牛杂交F1代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的平均体重分别比云南黄牛提高74.76%、41.37%、57.05%、36.76%和49.32%,显著高于本地黄牛[6]。西门塔尔与云南本地黄牛杂交F1代牛的初生、6、

5、12、24月龄的体重分别比本地牛高82%、18%、69%、50%和78%[7]。在相近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杂交牛生长发育快。36月龄西本杂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10%和36.6%,高档肉产率和优质肉产率分别为93.7%和28.63%。表明西本杂牛的商业分割高档肉及优质肉产率较高[8]。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热带亚热带肉牛婆罗门牛(Brahman)和BMY牛[1/2婆罗门(Brahman)·1/4莫累灰(MurrayGrey)·1/4云南黄牛(Yunnanyellowcattle)]冷冻精液已在云南省西南或南部(如德宏、楚雄、巍山、临沧等)地区应用

6、,并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由于杂交后代具有生产发育快,适应性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改良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人工授精技术在水牛改良中的应用云南是我国水牛主产区之一,不仅存栏位居全国第二位,而且在全国水牛品种(类群)中,云南就有德宏水牛、滇东南水牛、盐津水牛和槟榔江水牛4个,是我国发展水牛产业的宝贵遗传资源。由于云南省具有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大部分地区均有水牛分布。云南水牛具有体质结实,役力和抗病力强,耐粗饲等特点。作为役用或役肉型品种,在耕作、运输、提供有机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牛的役用用途越来越小。

7、加之人们对水牛肉奶食品营养价值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饮食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市场的推动,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水牛杂交改良步伐,水牛生产逐渐从传统的役用型向肉乳兼用和乳用型方向发展,水牛奶业前景看好。我国水牛杂交改良在20世纪80年代曾在多个省区开展,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只有广西和云南的少数县区坚持下来。真正意义上的水牛改良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利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特别是1997年“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在德宏州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授精技术在水牛杂交改良中的应用进程。2006年全省水牛改良数突破10

8、万头,达12.10万头;2007年人工授精头数达14.2万头,受胎7.5万头,受胎率52.8%,产犊5.5万头[5],自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