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

ID:6553155

大小:4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17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_第1页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_第2页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_第3页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_第4页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吉林省粮食作物免耕技术推广情况免耕(少耕)技术是与传统犁铧翻耕相对的耕作技术,这项技术操作简单、适用性强、增产明显、保护土壤、减少蒸发、改善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是发展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关键技术。一、吉林省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的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全省东西长约750Km,南北宽约620Km,总土地面积1909.47hm2,其中,农业用地占21.1%,林业用地占48.6%,牧业用地占8.1%,渔业用地占3.4%

2、,其他用地占18.8%,总人中25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3万人。我省东部是以上升剥蚀为主的老爷岭----长白山隆起区,中西部是以沉降为主的松辽平原凹陷区,整个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阶梯式下降。全省≥10℃活动积温为2100--3200℃,无霜期为120—150天,年降水量400—1300mm,由东向西递减,属典型的雨养农业区,日照时数约2200--3000h,蒸发量由西部平原向东部山区递减,约为700--1000mm10,春季西部风沙大,十年九旱。由于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性,导致吉林省东部水源充足而耕地不足,中西部耕地

3、多而水源不足,水成为农业生产丰欠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全省1994、1997年都曾遭遇严重干旱;2000-2002年连续三年干旱。2002年水田缺水面积超过300万亩,占水田面积的1/3。因此,充分利用耕地和有限的水资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抗旱节水、免耕(少耕)技术措施已成为我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措施。二、吉林省粮豆作物生产情况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8000多万亩。种植的主要粮豆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谷

4、子、糜子、小麦、杂豆、薯类等,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7000多万亩,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其中,玉米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0%;水稻占12%;大豆占8%;其它10%。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给吉林省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粮食产量由年产不足200亿斤上升到500亿斤水平。近十年,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为缓解全国粮食紧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做出了突出贡献。10但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仍存在着生产条件有限而生产目标不断提高的矛盾。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而生产及土壤环境等却因利用不当而遭到破坏。所以,要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就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三、吉林省主要推广的免(少)耕技术在全省广大科研和推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试验和研究,免(少)耕栽培技术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为加快免(少)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几年来,我省组织相关单位,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了水稻免耕轻耙

6、栽培、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垄侧保墒栽培、垄沟免耕栽培、原垄免耕栽培、秸秆覆盖免耕、高茬还田免耕等免(少)耕(翻)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水稻免耕轻耙栽培技术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研究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该技术核心理论是依据水稻栽培对土壤环境要求和对水分的适应能力而确立的。2000--2006年,全省已累计推广应用10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节水效果。1、水稻免耕轻耙技术适应土壤免耕轻耙节水栽培技术适应于重粘土、草炭土、低洼稻田,不适应于漏水较重的砂性土稻田。102、

7、水稻免耕栽培技术节水作用正常翻耕稻田泡田用水量约280方/亩,而“免耕轻耙”的稻田用水量为200方/亩,节水约80方/亩,插秧后免耕轻耙稻田也比正常翻耕稻田少灌水50方/亩,每亩节水约130方。采取免耕轻耙能够节省泡田期用水量40%以上,后期如能正常灌溉,产量相当于普通栽培,在同样插后干的情况下免耕轻耙可比翻地、泡田、重耙的地块少减产20%。3、主要技术措施(1)选用适宜品种。免耕轻耙栽培前期生育有所缓慢,后期生育有所旺盛,所以,在保证安全成熟的前提下,选择在当地安全成熟的偏早熟的壮秆大穗型品种。(2)稀播培育壮秧。采用简

8、塑盘钵育苗技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钵盘有两种:561钵和434钵。434钵育出的秧苗后期根系生长好,壮秧带蘖,尤其适合免耕轻耙栽培。因此,提倡应用434钵的秧盘。两种秧盘均要求播量控制在每钵体播2-3粒种子,并在秧苗2.5叶后勤浇水,及时通风炼苗。移栽时最好带1-2个分蘖。(3)修补干埂。土壤化冻后及时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