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项链》教学设计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

ID:6560393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8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_第1页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_第2页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吴琼《项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项链》授课教师李金辉总4课时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旨在通过选取一个突破口(第一部分的静态描写)去解读整篇小说,从而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进入人物(玛蒂尔德)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慕虚荣),体悟作者表达的主题(讽刺),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简介和当时社会大背景,粗略浏览的课文,梳理了小说的思路。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小说积极性比较高,尤其是面对这样精巧的文章,很喜欢阅读对话,动作,情节等相关文字。而对那些静态描写,却视而不见。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本堂课。在之前的课堂里,

2、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了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篇小说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2.理解第一部分静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布局。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分析,评判作品的能力。2.锻炼结合理论(小说三要素)来分析实际作品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会正视现实,不能学习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健康的心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的精巧构思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的静态描写3.作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4.树立健康的心理【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静态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关系2.作

3、品中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1.诵读法,组织学生在朗读中揣摩作者意图,体会小说的细腻的心理描写。2.探究式学习,对名著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析这部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教学流程】一.课前感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一下《项链》的故事情节,人物:玛蒂尔德;情节:借——丢——赔——识。板书:人物、情节。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就本篇文章来说,吸引人的地方很多,结尾的出人意料,情节的偶然性等等都是被人津津乐道。3.在提问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开头部分的静态描写似乎没有

4、什么用,如果从“有一天”开始,直接讲述故事情节,情节就会更紧凑一点。由此引出下面的教学过程。二.文本梳理1.设置悬念:作者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的笔墨来静态的写人物?小说大师会不会犯一个连中学生都能看出来的错误?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一部分,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的读一遍课文。2.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多的动词。3.老师和学生朗读课文。三.玛蒂尔德人物形象的分析1.最多的动词:梦想。几次提到?七次2.找出七次梦想的句子。让学生评价一下玛蒂尔德的梦想:美好。3.然后再对照着梦想,在文中找出描写现实的句子。可以看出,现实和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之下玛蒂尔德梦想的特点——流于表面。4.她的

5、丈夫面对这样的现实是什么态度?而玛蒂尔德自己呢?把她的心理感受在于那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5.在对比当中归纳出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爱慕虚荣。(三要素中的人物)6.归纳:这部分静态的展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后文的情节发展。四.分析这一部分和后文的关系——“因与果”、“面与点”1.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会有后文的情节发展。2.前文有同学说情节偶然性,即使再偶然,也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即使没收到请柬,即使没借项链……还会有另外的事情让他付出代价。所以第二个关系是面与点的关系。一.1.课前复习,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并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目的就是为了让学

6、生能够独立思考,能主动地去赏析名著。3.我们不仅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还要对他的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进行鼓励。二.1.引起悬念,让学生更有兴趣,并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设置问题,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三1-3。将问题简单化,符合学生实情。4。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回到原文中来6.及时归纳,让学生有个目标性完成的心理感受四1.用启发式,相信学生会分析出正确答案。2.这是难点,需要仔细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五.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1.在本段中有一句话是环境描写,找出这句话。2.结合上节课内容,简单的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得出结论:越是伟大的作品,

7、越能深刻反映社会的现状。六.德育教育鲁迅的“悲剧论”,玛蒂尔德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必然结果,所以……七.归纳三要素情节:借——丢——赔——识1.人物: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环境:社会环境小资产阶级2.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结论:这一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整篇小说的“序幕”八.思维拓展开始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段文字多余?中国传统小说和外国小说的对比,引出中西方文学乃至文化的差异。九.预习及作业本段中有很多心理描写,找出相应的词语。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