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

ID:65650876

大小:595.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2-01-09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1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2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3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4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5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6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7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8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9页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_第10页
资源描述:

《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喜树碱的药物设计,靶向癌细胞死亡与基因王伟宁1.引言喜树碱是四十多年前发现一种植物抗癌药物。拓扑异构酶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DNA操作酶,是唯一知道的喜树碱的靶点,它结合在共价蛋白核酸复合物的界面。这主要与喜树碱的化学与生物学的三个方面有关:一是以拓扑异构酶Ⅰ为靶点合成的喜树碱抗肿瘤衍生物,二是由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诱导的细胞死亡机制,三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靶点所对应的特定的DNA序列。作为设计抗癌药物的首选天然产物,或是作为研究拓扑异构酶Ⅰ对DNA新陈代谢的实验工具。20-(S)-Camptothecin(CPT)最早是在1966年,由美国的Wall等从中国特有的

2、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到的,由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动物模型上证实其抗肿瘤作用,并将其水溶性钠盐用于临床试验。在过去的四十年,从大量的植物科中发现了这种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包括茜草科、夹竹桃科、钩吻科、茶茱萸科等。尽管有抗肿瘤的活性,但是后来发现碱处理开环后药物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还伴随着严重的毒性反应——包括严重的腹泻、出血性膀胱炎,使得CPT类化合物的临床研究就此中断。1985年发现CPT特异作用于核内蛋白拓扑异构酶Ⅰ。二十年后,拓扑异构酶Ⅰ仍是已知的CPT的唯一靶点,这使得这种生物碱成为真正的靶点抗癌制剂。2.喜树碱:拓扑异构酶Ⅰ-DNA复合体的分子钳DNA拓

3、扑异构酶Ⅰ是生物体内及其重要的细胞核内酶,参与DNA复制、转录、重组和修复等所有关键的核内过程。拓扑异构酶Ⅰ为单体性100kDa的多肽,由染色体20q12~13.2位基因编码,可松解过度卷曲的DNA双链,以利于复制及转录的进行。酶先与DNA结合,成为可断裂复合物,在DNA磷酸二酯键上形成一个单链缺口,让未受损的单链从缺口中回转,使DNA松弛,以利于复制或转录,随后将缺口连接。CPT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是参与TopoⅠ作用过程中与DNA形成的“可切割复合物”,阻碍DNA链的闭合,导致细胞DNA单链断裂(SSB),这种单链断裂对细胞来说并不是致死性的,当可切割复合物与正在

4、进行复制的DNA复制又相遇时,会继发性的造成不可逆的DNA双链断裂(DSB),最终引起细胞死亡。因此,S期细胞对CPT类化合物特别敏感。另外,CPT稳定的可切割复合物也作用于RNA聚合酶的转录过程,抑制RNA的合成,在DNA模板链形成不可逆的单链断裂,并在启动子区域引起少量双链断裂。3.CPT衍生物的设计:永无止境根据在A-B、C-D、E环上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可以将CPT衍生物分成三类。第一类:A-B环的修饰。早期发现,A-B环被取代后不丧失活性。这个二元环上可以被许多官能团取代,特别是在7位、9位和10位上,尽管会保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提高天然产物的细胞毒性。当前

5、已经研发了两种主要的抗癌药——拓扑替康和伊立替康,并且已经用于临床。拓扑替康(TPT),又名拓泊替康、和美新,结构如图。本品为CPT半合成衍生物,作用靶点为TopoⅠ,为S期抗肿瘤药。临床前研究表明,TPT抗肿瘤谱较广,对L1210和P338白血病小鼠的活性及在体内抗Lewis肺癌和B-16黑色素瘤的作用均优于CPT。在人结肠癌异体移植物,TPT可以诱导肿瘤消退及延缓其生长。1996年,美国FDA批准其为治疗卵巢癌的二线药物。2000年,被批准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二线药。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为主要限制性毒性。2.胃肠道反应:恶心

6、、呕吐、腹泻、便秘、肠梗阻、腹痛、口腔炎、厌食等。3.皮肤反应:脱发,偶见严重的皮炎及瘙痒。4.神经肌肉反应: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全身痛、感觉异常。5.呼吸系统反应:可致呼吸困难。6.肝脏:有时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7.全身反应:乏力、不适、发热等。8.局部刺激:静脉注射时,若漏出血管外可产生局部刺激、红肿。伊立替康(CPT-11):又名开普拓,结构如图。1998年,被批准与5-FU(5-氟尿嘧啶)和叶酸联用,作为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一线药物,现在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CPT-11是一个水溶性前药,在体内被羧酸酯酶代谢成活性形式SN-38,结构如图。

7、SN-38是主要活性代谢产物,其活性比CPT-11强100~1000倍。SN-38经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生成葡萄糖醛酸化SN-38(SN-38G)。当SN-38G分泌进入肠道,肠道中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又能使之变回SN-38。存在药物的肝肠循环。不良反应:1.胃肠道:迟发性腹泻(给药24h后发生的腹泻)、恶心与呕吐、厌食、腹痛及黏膜炎。2.血液学:中性粒细胞减少。3.急性胆碱能综合症:主要症状为:早发性腹泻及其他症状,如用药后第一个24小时内发生:腹痛、结膜炎、鼻炎、低血压、血管舒张、出汗、寒战、全身不适、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