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

ID:65679048

大小:1.60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2-01-10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1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2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3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4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5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6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7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8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9页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_第10页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薛芳渝-化学原理概念释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反应原理》概念解读(续)清华大学化学系薛芳渝2、化学平衡的热力学基础(1)化学势(Gibss1878)可看作是在等温等压、w’=0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系统中加入1mol物质B所引起系统Gibss自由能的变化量。定义:表达式: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pB:气体B的分压Pθ:标准压力(100kPa)cB:溶液中组分B的浓度cθ:标准浓度μθ:标准(态)化学势(2)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的判据<0反应向右进行=0反应达平衡>0反应向左进行化学平衡条件:定义:称为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3、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

2、数对理想气体(低压气体)反应体系:当反应达平衡时pBeq:化学反应平衡时气体组分B的分压。定义:K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讨论:(1)Kθ的定义式是唯一的,但其表达式(即与平衡混合物组成的关系式)随反应体系而定。例如:对理想气体反应对理想稀薄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为溶质)(2)Kθ与T、μBθ、νB有关,与压力无关。所以确定Kθ的数值时必须(3)Kθ是无量纲量。(4)等温方程式可写作JKθ<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达平衡反应逆向进行=>②指定方程式(3H2+N2=2NH3或2/3H2+1/2N2=NH3)①指定温度;J:任意给定状态下

3、的压力商或浓度商化学反应ΔGm和ΔGmθ的区别:1、对应的状态不同:ΔGm反应体系任意给定状态,ΔGmθ反应体系中所有物质都处于标准态。3H2(g)+N2(g)=2NH3(g)ΔGm50kPa30kPa70kPaΔGmθ100kPa100kpa100kpa2、判断反应在某一给定状态下的反应方向用ΔGm,而不是ΔGmθ。3、ΔGmθ与Kθ只是数值上的关系,对应的不是同一状态。4、ΔGmθ可用来估算反应的可能性。3、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在给定条件下系统达平衡时若改变反应条件使Kθ或J发生了变化,则平衡被破坏,反应重新进行,直至新的

4、平衡。基本判断准则:对理想气体反应系统pB=xBp如果ΣνB>0,p↑,J↑,J>Kθ,平衡向左移动如果ΣνB<0,p↑,J↓,J0,则ΣnB↑,J↓,平衡向右移动若ΣνB<0,则ΣnB↑,J↑,平衡向左移动若ΣνB=0,则ΣnB↑,J不变,平衡不移动A+3B=2Dn/mol311x3/51

5、/51/5=8.33(2)nA=3.1molxA=3.1/5.1=0.608,xB=xD=1/5.1=0.196>Kθ反应向左移动例:在某温度和总压为pθ时,当下述物质的量分别为nA=3.00mol,nB=nD=1.00mol时,反应A(g)+3B(g)=2D(g)达到平衡。(1)计算反应的Kθ;(2)若在保持温度、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加入0.1molA(g),平衡将如何移动?解(1)五、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基元反应aA+bB=gG+hHn=a+b反应的分子数(n≤3)2、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对多数反应反应的级数(α、β不一

6、定是反应物的计量系数)。k:速率常(系)数质量作用定律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阿累尼乌斯公式(1889):k:速率常数E:活化能A:指前因子活化能定义:E+E-Q2、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物理意义:E+:正向反应的活化能E-:逆向反应的活化能(1)(2)简单碰撞理论基本假设:①基元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碰撞。②只有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才能引起反应。.③反应物分子可以看成是无结构的硬球分子。结论:①SCTisvalidforbimoleculargasrxn.②室温下:1/RT<

7、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阈能)③P:方位因子P=1~10-9一些气体双分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反应E/kJmol-110-9A/mol-1dm3s-1实验值计算值NO+O2→NO2+O10.50.80472NOCl→2NO+Cl2102.59.459F2+ClO2→FClO2+F36.00.03547CH3+CHCl3→CH4+CCl324.30.0012615.1影响P的因素:碰撞取向;能量传递滞后。(2)过渡态理论基本假设:①反应过程是反应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变化的过程。②在从反应物转变成产物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中间态(活化络

8、合物):standardmolarGibbsfunction(entropy,enthalpy)ofactivation.分别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ΔH和ΔS。对有多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复杂反应,总反应的活化是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数学组合,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活化能与反应物分子本身的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