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

ID:6576729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8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_第1页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_第2页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对比 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的可靠性、可用性、节能效果比传统UPS供电系统有显著提高,这不但是从功率转换设备标准化,机架标准化,电池配置和结构标准化方面评估,高压直流与模块化UPS使主机规格由传统UPS的几十种减少到几种,电池组电压规格由传统UPS的十几种减少到几种,简化并提高可用性作用比较明显。  高压直流与模块UPS的可靠性对比  高压直流电池供电不需经过DC/AC转换,隔离了供电系统中不可预见、突发性的故障对负载的威胁。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负载供电的可靠性,实际上等于备用电池供电的可靠性,而备用电

2、池可靠性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电池组的质量好坏和检测手段,因此人为因素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有较大影响。如遇到自然灾害或人为故障影响,造成供电系统损坏,后备电池因容量有限无法继续向负载供电,会造成负载中断,而UPS可以通过旁路选择油机或另外一路市电对负载紧急供电。  模块化UPS因为采用了并联冗余设计,每个模块均具备完整的UPS功能,即便任一模块发生不可预见、突发性的故障,也不会对负载供电造成影响。  输入谐波电流及功率因数对比  因高压直流的功率模块技术是从电力操作电源延伸而来,模块的功率范围相对较小,从目前国内主流生产高压

3、直流厂商的技术水平来看,输出功率在5KW(240V/20A)以内的单相整流模块,均采用有源PFC校正技术,基本可以达到THDI小于5%,PF大于0.99,而输出功率在5KW以上的三相整流模块,大多采用六脉冲无源PFC校正,其THDI基本在25%到35%之间,PF在0.9左右。  而高频UPS因为产品设计起点高,投入研发时间久,无论是功率范围或技术的稳定性,都优于高压直流模块的技术水准,从目前模块机生产商的技术水平看,无论UPS模块的功率大小,都采用了IGBT整流技术,THDI小于5%,PF大于0.99已成为普遍的应用指标。  

4、工作效率对比  目前高频化UPS电源的工作效率基本在93%-96%左右,而高压直流的功率模块工作效率基本在92%-95%之间,这是因为虽然它减少了DC/AC逆变这个环节,但同样存在PFC整流和DC/DC变换两个环节,而DC/DC变换因为有高频变压器的存在,其效率反而比高频UPS的DC/AC变换(无变压器)降低1%~3%。  技术复杂性  高压直流并联没有频率同步问题,不存在环流问题,冗余并机更简单。  模块化UPS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数字技术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发展着,技术的更新,产品的升级,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的发生着,以D

5、SP作为核心的控制技术在UPS的应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其稳定性早已得到验证。  而高压直流功率模块,主要采用的模拟技术,在模块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面前,其稳定性、离散性差距明显,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  现阶段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概率密度较小,占地面积偏大。  负载的适应性  以240V直流供电系统为例,其供电范围从198V~292V,再考虑到线路损耗等因素:  负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要求在AC165V~AC264V之间  对于三相输入和有工频变压器的负载不适用;  对负载内置的开关和保险需要按照直流的电压等级来配置;  对服

6、务器机柜内部的风机和部分显示器不适用;  对机房内的通风和应急照明设备不适用;  高压直流供电降低了对负载的供电质量,并提高了负载适用范围。  UPS电源可以提供稳压精度为1%,电压谐波小于3%的交流电,不存在负载适应性问题。  分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通信数据机房内的设备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线路密集,日常维护、更新、扩容等活动频繁,对配电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求很高。  因高压直流的输出分配电系统相比于交流分配电系统,对开关和保险的规格等级要求高,对爬电距离和线缆绝缘等级要求高,而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器件种类、规格等又比较少,势必会增

7、加设备投资成本和风险成本。  高压直流采用悬浮供电模式,但负载输入端和功率模块输出端因为共模接地电容的存在,对地仍存在100V~150V的直流电压,并随着模块和负载数量的增加而愈强。  而悬浮供电使负载对零地电压的要求无法满足,对人身的安全防护,完全依赖于对地绝缘监测装置,存在误报或漏报的可能。因为直流系统不存在电压过零点问题,而且蓄电池自身内阻非常小,当负载或人为操作不慎短路时,所产生的危害会远远大于交流供电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