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

ID:6576924

大小:779.00 KB

页数:128页

时间:2018-01-18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_第1页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_第2页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_第3页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_第4页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_第5页
资源描述:

《齐 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作业规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齐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960m水平配风巷。二、巷道位置:距离+1960m水平机轨合一巷50m,掘进长度到一采区约为715m,到二采区总长约为2327m,在主平硐中向东与机轨合一巷平行掘进。三、巷道用途:主要担负一采区、二采区配风任务。四、巷道长度、坡度及服务年限:掘进巷道计划总长度为2327m,坡度为+3‰,服务年限预计约为5年。五、开工日期为2011年3月25日,预计竣工日期到一采区为2013年9月,预计为75天,到二采区为20年月,预计为天。第二节、

2、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二、《齐克勒克煤矿一号井可研报告》。三、《齐克勒克煤矿地质勘探报告》。四、《齐克勒克煤矿开拓系统图》等。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开采情况127齐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掘进《作业规程》1、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m)+1960工程名称配风巷地面标高(m)+2086井下标高(m)+1960地面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影响地面为荒山丘陵,对掘进无影响。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影响1、开口坐标为

3、:X=4665834.082、Y=27608549.173Z=1961,406(地板)。2、南侧没有掘进巷道,北侧有机轨合一巷,配风巷与机轨合一巷平行向东掘进,两巷道相隔50m。3、根据井下巷道掘进情况,先掘至A7煤层中顺层掘进,由于巷道施工到120m出时,配风巷与机轨合一巷相隔太近(只有27米左右),只能向南掘至A9煤层中,现在配风巷施工在A9煤层中,长度与机轨合一巷相同,坚持“边探边掘”、不探不掘“的原则。重点防止瓦斯和老窑水对掘进道影响。邻近采掘情况对掘巷道影响每隔400米与机轨合一巷打一条联络巷,保证正常配风。第二

4、节、煤(岩)层赋存特征2、煤层特征情况表指标参数备注煤层平均厚度(m)1.4煤层倾角(0)60~80煤层普氏系数(f)>2煤层层理发育煤层节理发育自燃发火期Ⅱ等易自燃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56新煤行管字【2012】109号文件相对瓦斯涌出量(m3/t)6.95新煤行管字【2012】109号文件煤尘爆炸指数Mad0.72Ad14.88Vdaf25.42火焰长度>200结论爆炸性地温/℃无一、煤层根据钻孔资料和实际掘进情况,A9煤层平均厚度1.4m,结构简单。127齐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掘进《作业规程》

5、二、煤质指标1、水分含量均较低,原煤水分含量加权平均值为0.43%~1.49%。2、灰分产率:A9煤层14.92%,在10%~15%之间,为低灰煤。3、挥发分产率:煤层挥发分产率加权平均值在27.06%~30.74%,属高挥发分煤。4、发热量:煤层发热量(Qb.daf)平均值比较接近,在32.69~37.73MJ/kg,故均属于高发热量煤。三、煤类A9煤层属于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中粘煤,牌号33号1/2ZN中粘煤。四、煤的工业用途:A9煤层属于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18.62—32.10MJ/kg,1/2

6、ZN中粘煤,可以作为炼焦用煤和动力用煤。五、顶底板:煤层伪顶为0.1m左右的炭质泥岩,易垮落,属于软弱岩石,直接顶板粉砂岩和细砂岩,厚度约0.2-3.0m左右,老顶以细砂岩为主;据测试细砂岩在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7.3Mpa,在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7.6Mpa,抗拉强度平均值为0.6Mpa,属软弱岩石;煤层伪底为0.1m左右的炭质泥岩,易垮落,属于软弱岩石,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厚度一般在1.3m左右;据测试在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5.2Mpa;在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8Mpa,抗

7、拉强度为0.2Mpa,属软弱岩石。六、地层:齐克勒克煤矿位于库-拜煤田拜城县东矿区的中部,中新生界地层发育齐全,出露程度好,地层研究程度较高。127齐克勒克煤矿+1960m水平配风巷掘进《作业规程》3、矿区地层划分表界系统群组段厚度(m)新生界KZ第四系(Q)全新统(Q4)50-300上更新统(Q2)第三系(R)古始新统(E)库姆格列木群(E1k)1999-3298中生界MZ白垩系(K)上统(K2)巴什基奇克组(K2b)121.75-102.66下统(K1)巴西改组(K1b)383.53-340.32舒善沟组(K1s)13

8、7.89-200.63亚格列木组(K1y)39.04-224.92侏罗系(J)上统(J3)喀拉扎组(J3k)84.95-182.17齐古组(J3q)167.26-252.37中统(J2)恰克马克组(J2qk)87.89-215.00克孜努尔组(J2k)294.07-426下统(J1)阳霞组(J1y)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