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ID:6577028

大小:9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18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_第1页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0课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编号:11主备人:孙红霞审核人:古广龙【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2、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宋朝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在宋朝时,我国的造船业、制瓷业等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商业繁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根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牢固掌握宋朝时南方在

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基本史实。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识出来,在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自学引导】——(提升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南方经济发展情况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货币【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合作探究】——(提升综合分析以及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能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有人说:“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开发是件好事。”也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请你客观地判断

3、这两种人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看法。【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的知识树2【达标检测】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③政府提倡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3、下面《耕获图》描绘了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你知道我国江南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是在何时吗?()A.从南北朝到唐中后期B.隋唐时期C.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D.宋朝4、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下列对宋

4、代瓷器制造业叙述不正确的是()A.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B.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C.浙江哥窑烧制的青花瓷,给人以美感D.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宋代商业繁荣的一项是()A.各地城市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引进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汴京城内大酒楼的日客流量有1000多人6、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A.日本B.中国C.英国D.印度7、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呈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⑴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开始于哪一时期?()A.五代十国B.北宋C.唐

5、朝中后期D.南宋⑵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什么时期()A.五代B.唐朝中后期C.北宋D南宋8、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无关的是.()A.夜市和早市的出现B.宋金南北对峙的形成C.交子的出现D.海外贸易的兴盛9、南宋后期,江南人们的生活主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是()A.开始以大米为食B.丝绸衣服开始出现C.纸币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D.已经穿上了棉布衣服10、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①朝鲜、日本②拉丁美洲③南海各国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④⑤11、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6、产生的吗?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