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ID:6579574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8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1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2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3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_第4页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评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江苏扬州张尖[教学背景]所教班级学业成绩较好,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此之前,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教材在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设计教学时,都是从学生熟悉

2、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然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其举出更多的运算律的例子来进一步分析、比较、概括出加法的运算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3.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律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3、探索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表达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说明:四年级同学正在上体育锻炼课。提问: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一一出示提出的问题。谈话:我们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选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学生齐读: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列式猜想:①学生口答后,板书:28+17=45(人)或17+28=45(人)。引导: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

4、人数,“17+28”呢?(女生人数加上男生人数)指出: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说明: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28+17=17+28)第4页共4页②启发猜想: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后,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指出:老师也从这个等式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示:交换28和17的位置,和不变。启发:比较老师和你们的两个发现,哪一种更合适?③交流:老师的发现是通过计算证明了的,而你们的发现到底正确不正确还不知道,暂且就把这个发现看做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追问:既然是猜想就需要我们去验

5、证(板书),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举例子)怎样举例?(先计算,再用等号连接)2.举例验证:说明:每个人举1个例子,整个班级就有六十多个例子,这样就比较多了。汇报交流:把你的举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提示: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两边的结果计算了以后才能写上等号。启发思考:从我们举的例子来看,有没有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例子?【设计说明: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然后交流反馈,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3.字母表示:引导: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练习纸上试着

6、写一写。说明: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提问: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交流小结: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设计说明:学生以前应用过加法交换律,通过举例子验证、归纳,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进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4.巩固练习(屏示: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出示:96+35=35+□204+□=57+20437+□=59+□76+□=□+76说明:你能根据运算律

7、填一填吗?提问:这4道练习都用到了哪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三、探索加法结合律谈话:刚才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提问:回到操场,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学生列式计算后,提问:你先求什么?(跳绳的有多少人?)会列综合算式吗?(28+17)+23。(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在先算的部分加个括号)。追问:还可以先求什么?(女生的总人数)不改变这三个数的位置,可以怎么列算式?28+(17+23),现在括号加在了什么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