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

ID:6598928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9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_第1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_第2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_第3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_第4页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共行政学》复习纲要  绪论 一、公共行政的功能(简答&论述) 第一:管制功能。公共行政的任务之一是协调和处理社会各中关系和利益,以便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第二:服务功能。公共行政的过程也是公共产品输出的过程。 第三:维护功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 第四:扶持功能。行政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以助实现他们的目标。  二、公共行政的原则 1.法治原则:依法行政是现在公共行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依法治国的一个核心内容。 2.服务原则:现代政府是有人民大众选举产生的,我国宪法也确定了人民组织政府的权

2、力,这些表也表明了政府无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3.效率原则:一是政府活动有效性,有效性的基本层面是活动的合法性,其次就是活动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成本效益分析应当成为政府活动的极为重要的考虑内容之一。 4.责任原则:责任原则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给社会带来灾难。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章 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概述 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它通常指为行使国家

3、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事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就是正常所说的政府机关。  二、行政组织目标的作用 1.为组织的运作指明方向,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前提 2.为组织人员的考核提供主要依据 3.对组织的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4.为组织成员自我引导,确定标准 5.激发成员的合作意识,增进组织的协调 6.为组织选择和运用人、财、物力等资源提供依据  三、行政组织的原则(论述) 1.命令统一原则。行政组织内部各级管理机构必须服从它的上级管理机构的命令;一个下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避免多头领导于多头指挥;各级管理机构不应越级指挥。 

4、2.精简精干原则。行政组织的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领导层次要适度,尽量压缩编制;行政组织成员认输和组织管理层次保持在最小限度。 3.效率原则。行政组织设置要将效率原则放在首位,一切原则都是为了提高行政组织运行效率的。 4.分工协作原则。行政组织内机构与人员按专业化要求严格分工;各部门的任务、目标职责要明确,分工必须有协作,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做到自动协调。 5.权责一致原则。行政组织内个部门、成员职责与权限必须协调一致,既要明确每一管理层次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其完成职责所必须具有的管理权限。 6.幅度适中原则。上级的控制幅度不能超过有效的控制限度

5、。一般而言,每一个领导人能够直接控制下级的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 7.权变原则。行政组织应根据组织任务、目标和组织在环境的变化,自觉适应和调整;行政组织设计要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异。 8.法制原则。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有一定的法定程序,依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防止随意机构设置。  四、什么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及优势 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富余人员,从而建立起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扁平化组织结构的自身优势: 1. 行政幅度增宽、行政层次减少,组织成员积极性提高。 2. 组织内部信息畅通。 3. 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五、集

6、权制与分权制 这是依据行政组织上、下级职权的大小来划分的。 集权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物的决定权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受控地位,凡事都依据上级命令或秉承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 分权制,指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能自行解决、处理问题,不必事事请示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  六、层级制与职能制 这是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划分的。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直线制或科层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个层级的工作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各对其上一层负责,但管辖范围从上到下依次缩小的组织体制。 

7、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行政组织同一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的组织体制。  七、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顺乎自然。分正式组织完全是人们自发结合而成的,没有人强迫也没有人估计安排和设计,它完全是由于人们通过组织中的交互行为产生彼此认同而自然产生的结合体。而正式组织则是经过设计,具有一定结构的人群关系结合体。 2.内聚性。非正式组织虽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但其成员由于有相似的个人爱好和价值取向,从而产生较为一致的:“团体意识”,起着内聚和维系成员的作用。而正式组织成员间如果缺少感情交流,往往没有多少

8、凝聚力。 3.社会距离感消失。在正式组织结构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影响,组织成员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