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

ID:6606903

大小:8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0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_第1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_第2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_第3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_第4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三复习笔记(自己的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2.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②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北京市、黄河三角洲)③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明确(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地区)④内部各要素互相联系,具有相对一致性。3.划分(1)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2)范围:有大有小(3)等级:有高有低大的、等级高的区域往往包括一些小的、等级低的区域。4.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和人文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

2、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基本因素:地形、气候标志:土壤、植被三、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划分: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800㎜年等降水量线南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的重要分界线。2.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北: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旱地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田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2)民居建筑北宽南窄,北平南尖,北厚南薄,北艳南淡(3)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南船北马(4)文化形成:自然因素(长期积淀)→当地文化表现

3、: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5)工业北: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重工业为主南:轻工业发达四、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范围2.划分依据根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自然差异→各地地域分工差异→经济差异→三个经济地带3.差异原因(1)自然①地理位置东:开放性,便利海运,太平洋西岸中心位置西:距海远,封闭,弱化了西部发展的机遇②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地势)(2)社会经济①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差距扩大②经济发展速度:东快西慢③历史背景:中国文化、经济、政治中心有东移趋

4、势。近代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④开放顺序:东部改革开放早。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产业结构较合理。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敬畏自然,依赖自然2.农业社会阶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农业社会自然基础:农业文明发祥地:3.工业社会阶段(1)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自然资源+交通状况→工业区资源丰富不一定发展为工业区(如:西部)(2)无资源优势也可形成工业区实例: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发达4.后工业

5、化阶段新技术兴起,注重环境质量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航海技术落后:大洋是障碍,古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2)航海技术发展:大洋是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3)技术进步:大规模海洋资源开发。2.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1)工业化开始前:岛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大陆。(2)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3)现代:海岛发展旅游业,其周围一定范围内海域归属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矿产资源

6、的开采形成许多产业部门,这些产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弊:①工业废渣占据大量农田②自然景观遭破坏③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实例:山西措施:①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利用率②大力治理矿山环境,推进矿山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例如:中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2)调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调入区:①增加水源,扩大水域②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气候③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动植物④减少地下水开采,利于水循环,水土保持,防止地面沉降。调出区和沿途流经

7、地区:①自然方面:传播细菌疾病,使土壤沼泽化、盐碱化。②社会经济方面:增加经济收入,破坏文化景观。3.生物资源的利用利:现代科技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弊:过度砍伐森林(热带雨林)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概念: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2.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3.产生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1)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长(2)区域间经济有差异4.表现:①环境、资源等问题引起转移②寻找新市场③实现地区内部产业

8、布局均衡发展5.影响第四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原因1.概念2.分布地区山地、丘陵、高原,尤其是黄土高原3.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为原因:引起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生产建设活动及其他人为活动(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