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ID:6616969

大小:868.50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8-01-20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1页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2页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3页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4页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病(primaryhypertension),又称特发性高血压,系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与遗传、年龄、摄钠量、肥胖、职业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高胰岛素血症等均可参与发病过程。由其他病症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一、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

2、素的作用,使正常的血压调节机制失调。这些因素包括:  ⑴、遗传:可能有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方式。  ⑵、饮食因素:钠、钾、钙、脂肪、酒精、微量元素等。  ⑶、体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呈正相关。  ⑷、其他:吸烟、精神应激(性格、职业、环境等)、药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有:  ⑴、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多囊肾等)、肾血管狭窄或栓塞、肾肿瘤、无肾、肾移植后等。  ⑵、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肥厚型心肌病等。  ⑶、

3、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库欣氏综合征、肥胖性高血压、ACTH依赖型高血压等。  ⑷、其他:神经解剖源性、"肺性"、高原性、妊娠性、体位性、睡眠呼吸障碍性、药物性、降压药性、午夜增高型、白大衣性高血压等。二、诊断要点  高血压指在安静时和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正常血压。"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因此,确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只能是人为的。为了便于对各组病人和各组人群进行比较、估计预后、疗效评价等,应有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据WHO/ISH联合提出的标准:在安

4、静时,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测两次的平均数,收缩压(SBP)大于或等于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大于或等于12.0kpa(90mmHg)。㈠、按病因分类  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时,应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以下几种患者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⑴、发病年龄小于30岁。  ⑵、高血压程度严重(如高血压3级及以上)。  ⑶、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发作。  ⑷、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或有肾脏疾病史。  ⑸、阵发性血压高,发作时伴头疼、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

5、等。  ⑹、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腹主动脉、股动脉和其他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⑺、降压效果差,血压不易控制。㈡、按血压水平分类  (1)、正常血压: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1.3kpa(85mmHg)。  (2)、高正常血压:舒张压11.3~11.8kpa(85~89mmHg)。  (3)、轻度高血压:舒张压12.0~13.8kpa(90~104mmHg)。  (4)、中度高血压:舒张压14.0~15.2kpa(105~114mmHg)。  (5)、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5.3kpa(115mmHg)。  (6)

6、、临界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8.6~21.1kpa(140~159mmHg),舒张压<12.0kpa。  (7)、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0 mmHg。㈢、按器官损害程度分期  (1)、第一期:仅有血压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  (2)、第二期:除血压升高外,并有下列一项者:⑴左室肥大的各种表现;⑵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⑶蛋白尿或血肌酐轻度增高。  (3)、第三期:除血压升高外,并有下列一项者:⑴脑卒中或高血压脑病或暂时性脑缺血发作;⑵左心衰;⑶眼底出血或渗出或视乳头水肿;⑷冠心病(包括心绞痛、

7、心肌梗死);⑸肾功能衰竭;⑹血管病变(包括动脉夹层和闭塞性疾病)。三、常规治疗㈠、治疗目标  (1)、控制血压的目标值:一般情况下,血压应控制在16.0/10.6kpa(120/80mmHg)为理想水平;老年人或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降至18.6~20.1kpa( 140~150mmHg)为宜;应长期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在正常水平。  (2)、促使肥厚心肌逆转。  (3)、降低血液黏滞度。  (4)、抑制血小板聚集。  (5)、维持适当的脑血流。  (6)、纠正多种物质代谢的异常。㈡、治疗原则  (1)、轻型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者,可先行非

8、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者则应开始给予药物治疗。  (2)、非药物治疗无效、中高度高血压有靶器官损害者,或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