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ID:6638052

大小:5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0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1页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2页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3页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4页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登记号《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课题名称: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内)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非常关注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无论是杜威还是布卢姆,斯金纳还是加涅,他们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各自特色的研究成果。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

2、学是“有效教学”,什么样的老师是“有效老师”?这一学期比较有影响的是斯蒂文斯、弗洛伊德、卡特尔、赖安等人的研究。从夸美纽斯开始,“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大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将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努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继夸美纽斯之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直接对“普通教育学”提出有效教学的追求。所谓“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运用”,教师凭借这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能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赫尔巴特设计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形式阶段的“普通”教学过程

3、,后来被他的学生补充、调整为“预备—提高—联想—总括—应用”的“五段教授法”。其后经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一一引入新课程—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六段教学法,从而形成了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和教育结果机械相连,而几乎忽视了课堂实际,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综合地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到了70年代,便有“提高教学效

4、果、效率”的提法。时至现在,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国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廓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8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肖川在《有效教学策略》一文中对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的条件与策略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并就有效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结构的转变与备课工作中心的转变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现在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要探讨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研究理念“实践化”、“实用化”,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合理分析,渗透到教学课程中去

5、,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性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课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教师观念守旧、教法学法单一、课堂效率比较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同新课改精神不符,更不能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会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比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中的有效教学也可表述成是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6、因素。其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教师教的效率,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因此,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1、开展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7、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以《纲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为根本特征,以在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体验性、创造性、自主性、教育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