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

ID:6638453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0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_第1页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_第2页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_第3页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_第4页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摘要:抗战时期,在日伪法西斯文化专制下,华北沦陷区的爱国进步作家在险恶的环境中,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抗日情感,提倡乡土文学。散文创作以闲适性为主要特征,描述了沦陷区散文的面貌,分析了沦陷区散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和成因,指出了散文对历史的继承和在现实中图生存求发展的处境,并充分展示了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散文创作的情感体验。关键词:沦陷区、民族文化、回忆、散文一、华北沦陷区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法国时期的文学不同,华北沦陷区没有地下文学,其文学活动的主体基本上囿于殖民当局认可的范围,作品也都以公开出版物的形式面试。日本侵略者十分重视文学艺术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对华

2、北文坛进行了干预。频频派出日本文学报国会官员和作家来华视察和指导,但是当局没有能够形成行之有效的文学纲领,华北大多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尽管不能充分表达思想,尽管不少人借纯粹的文学创作和研究聊以自慰,尽管有人以写作为谋生和出名的路径,尽管也有人想通过文学达到卖身求荣的目的,但就华北文学创作主体而言,纳入伪政权轨道的伪文学直到抗战也没有建立起来,这是由种种因素制约和促成的。黄万华.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J].文学评论,2004(4)这些作品贴近直接现实,反应抗日斗争的内容又很难面世。于是内心体验,讲述身边故事,谈往昔岁月的作品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对于身边的战争

3、和战争暴行的疏离,也是对战争和暴行的一种价值判断。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薄弱环节的沦陷区文学研究,终于在经过了长时期的不懈努力之后,于90年代中期取得了第一批重要成果。本文拟回顾此前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历史,评价以这批成果为代表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提出初步的看法。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文学从1939年开始兴起,1942年发展繁荣,1944年以后萎缩。在日伪法西斯的残酷统治下,抗日爱国的进步文学遭到摧残,然而爱国的进步作家并没有屈服,他们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以隐晦曲折的方式坚持战斗,表达抗日的民族情感。华北沦陷区文学批判了低级庸俗的色情文学,提倡爱故乡爱本土的乡土文学。在文

4、学创作上,从文体的运用、题材的选择,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散文的写作方面更饱含了华北沦陷区青年作家群的思想动态。黄万华.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J].文学评论,2004(4)早在1941年就有人比较中国各地的散文创作形态,说:“七七以后,中国文艺界受了战事的影响,各地有各地的发展,而呈现出相异的形态。就散文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内地流行着的是具有战斗性质的报告和通讯;在上海,则西洋杂志文最占势力;而北方,则整个笼罩在随笔和小品两种形式之下。”从1939年取得突破到1944年退潮,华北沦陷区散文创作基本上呈现两种形态:一是记事状物,笔墨优美细腻,追求何其芳、李广田早期的风格境界,强调的是个

5、人性的抒怀;二是知识性趣味性小品写作,周作人是最大的代表。这类作品题材不分大小,范围无论古今,探寻人情物理,着重的是闲适冲淡而略带青涩的韵致。  周作人从“隐居”、“清玩”而终于变节下水,成为华北汉奸作家的招牌人物,这是一面;他此时出版的八部散文集,其中不在少数的篇什却体现了文学与人格的叠合与分离。他的回忆散文、知识小品化枯淡为丰腴,读书札记一类也将死材料与活思想交融得十分融洽,既显现一己的情趣,又流露个人的识见,不乏艺术价值。《上坟船》出入民俗文化,其文笔情致直追20世纪20年代的《乌篷船》等名篇。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既隐约了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对当时的华北散文产生良莠不齐的影响。华北沦陷区散文

6、创作以“个人性”、“闲适性”的随笔小品为主潮,知识小品随笔创作形成强势。资深作家多热衷于创作抒情状物小品和知识小品,周作人《谈鬼怪》、沈启无《无意庵谈事》、永明《听雨庵随笔》等,是这类散文中的代表作。二、民族文化认同意识1、沦陷区文化对文人的影响侵华战争造成了沦陷区异质文化间突发性的全方位杂处与错位,生活在沦陷区对于作家心理上的影响是复杂与微妙的,因而普遍流露出远离政治的心态,在文学中隐晦表达民族意识,以寻求心理的解脱,战时状态下文人的文化认同更加显得艰难而可贵。沦陷区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日方对此无所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于日被方的文化工作不屑一顾,正执拗地保持着沉默,以期对分裂的祖

7、国完成消极的义务,中国知识阶级在社会上的地位远较其他国家为大,这是一般研究中国的人所都承认的,所谓“欲制中国,须先制知识阶级”乃是各国一致采用的公式,日本的当局者也不例外。即使在沦陷区,知识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固守不合作态度抵制立场。日本文化知道当局对沦陷区的文学现状富有不可推诿的责任,林房雄把希望寄托在中国青年作家身上,可是在实行过程中,他体察到,扶植青年作家的阻力却来自如本方面:指导当局对文学一些理解都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