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

ID:6639639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0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_第1页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_第2页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新港位于长江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承载着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任。当前武汉新港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打造东、西两个港口,物流地位凸显,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在发展传统物流方式的同时,实施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是武汉新港物流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打造一流港口的必由之路。关键词: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一、武汉新港概况(一)武汉港口历史地位武汉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汇之处,上通巴蜀、下抵江浙、南连湘粤、北接陕豫,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明朝以来就是我国内陆著名的商贸重镇和重要的通商口岸

2、。1861年清政府在汉口开埠通商,民国时期武汉港口船舶多达万艘,被誉为“东方芝加哥”。(二)武汉新港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外贸地位凸显,以长江、汉江为基础,形成了辐射全国14个省、市的水运网络。以2011年前八个月物流数据为例,武汉新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536.7万吨、47.96万标箱,同比增长21.15%he15.68%,已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这足以凸显武汉新港的重要性。2012年武汉新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持鞥,目前已完工和在建项目65个,投资规模为487亿元,完成投资164

3、.3亿元。已完工和在建项目涉及到港航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物流及装备制造业。二、武汉新港物流分析(一)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目标武汉新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航运枢纽,承担着国家“中部崛起”的重任。武汉新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力求打造一个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临港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武汉新港物流现状现状分析不给力,没有深入;占用篇幅较多,希望犀利的分析,少而精武汉新港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以国家干线公路、铁路和空港为依托,完善网络

4、节点,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化、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目前武汉新港周边形成以武汉主城为中心,半小时内到达阳逻、白浒山、金口、纱帽港区,1小时内到达三江、唐家渡、赤壁港区,并进一步向外辐射的分层集疏运交通圈。随着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武汉新港物流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存在很大差距。三、武汉新港物流发展对策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港口对外贸易数量不断攀升,港口物流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港口对外贸易。我国加入WTO后,港口功能逐步提升,港口物流重要性凸显。港口物流建设是一个综

5、合体系,涵盖了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多个层面内容,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一)物流设施建设随着长江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武汉新港物流周转地位凸显。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配套的物流设施。在完善东西港口建设的同时,要立足于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层次的物流设施建设,满足未来物流发展趋势。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以地方性通道和港区铁路专用线为骨干,分东、西两个港口集群组织疏港交通,并设置水上商务、客运和旅游交通线路,联系武汉新港商务区、临港新城、港口产业园以及沿江旅游观光点。1、东部港群建设东部港群建设形成以

6、“六纵三横六联”的公路网络、1条沿江和2条垂江铁路通道组成的疏港系统2、西部港群建设西部港群建设形成以“三纵三横三联”的公路网络、2条沿江和3条垂江铁路通道组成的疏港系统(二)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增加(三)发展绿色物流随着武汉新港物流吞吐量日益增加,因此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满足未来物流发展需求。1、推进“数字口岸”建设“数字口岸”是指一个容纳了电子政务、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发布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portnet系统。其中portnet系统把承揽业、运输业、报关业和货代业多个物流环节

7、连接在一起。 Portnet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B2B港口航运电子商务网络,它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技术将航运业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把信息流程简化为点对点,使港口用户获得各方面的效益。这个系统开发于1984年,在新加坡经过了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经逐渐被全球所认可。以大连“数字口岸”建设为例,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在大连口岸一共应用了10种电子报文,包括出口清单、进出口舱单、集装箱进出门等。EDI系统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手工制单的时间和往返商检的报验与等待时间。2、推进物联网建设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

8、、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个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3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