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ID:6659649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21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1页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2页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3页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4页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形成及和处理方法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沥青路面的病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种类繁多,但主要表现为裂缝、车辙、沉陷、坑槽、泛油和油斑、路面推移等。1.裂缝:①横向裂缝。横向裂缝是指垂直于路线方向的有规则的裂缝,②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指跟路线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的裂缝。③交叉裂缝。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裂缝称为交叉裂缝。2.车辙:是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3.沉陷:指的是路基压实度不够或构造物地基土质不良,在水、荷载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4.坑槽:路面坑槽指的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5.泛油和油斑

2、:一般指因表面活性剂破乳后在织物表面沾附的油污,如消泡剂、柔软剂等含有有机硅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较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去除的话需要专门的去硅剂.6.路面推移:主要是指混合料在道路的纵向发生位移,它可能是在施工期间发生或者是在道路通车一段时间后产生,尤其在高温天气下。二.病害形成的原因1.裂缝:(1)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贯穿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裂缝一般比较规则,每隔一定的距离产生一道裂缝,裂缝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2)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主要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分布密

3、集处,因为高速公路交通渠化分明,轮迹位置及轮迹分布范围较小,大车、慢车、重型车辆全部集中在行车道上,快车、小型车,轻型车行驶于超车道机会明显增多,超车道上荷载较小,交通量相对较小,纵向裂缝也较小,纵缝缝宽一般在5~10mm,靠近标线或位于车道中央,且绵延几十米,甚至数百米。常以单条裂缝形式出现。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及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3)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4)反射裂缝:

4、主要是因为软基路段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直接反射到沥青路面。另外,行车荷载的作用加速裂缝的发展。2.车辙:车辙一般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沥青面层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产生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它通常是在伴随沥青面层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侧向隆起,二者组合起来构成的。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面层中。因此,为了延缓车辙的形成,主要应从提高沥青面层材料的高温稳定性来着手考虑。此外,车辙的严重程度与沥青面层的结构组成和配合比有极大关系,ⅱ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的抗车辙能力比ⅰ型好的多。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也较普遍,大部分集中在公路交叉口,车辆来往多,高温天气路面下受

5、碾压严重更容易出现车辙,修补更换新的沥青混凝土后,但未经严格保养就投入使用,在新的碾压下又会出现车辙,往往出现恶性循环。根据湿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各种成因,提出了各种病害的处治方法,并对我国今后高速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及管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沥青路面因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行车舒适、维护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行车荷载作用、外界环境影响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沥青路面会逐步出现多种路面病害。3.沉陷:沥青黏度小会影响沥青与矿料的黏附性。同时若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太小,或在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温

6、度太高致使沥青过温,都会引起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膜相对变薄,抗变形能力降低,脆性增加,空隙率偏大。这些都会导致沥青膜暴露太多,沥青的老化作用加快,同时渗水性加大,进而加快水对沥青的剥落作用,最终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引起路面开裂、沉陷。4.坑槽:沥青路面坑槽的产生往往都有一个形成的时间过程,开始时是局部裂缝进而龟裂松散,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因素下逐步形成坑槽。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路面厚度与压实度不够性坑槽面层铺筑过程中易出现压实度不足,造成面层内部孔隙率较大,使得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防水性能下降;拌和厂离施工现场较远,运距过长,运输途中沥青混合料热量损失较大,运至现场后温度

7、不能满足铺筑要求;路面下基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2)粘结层不牢坑槽混合料拌和摊铺时,下层表面含有泥、灰等杂物,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而形成坑槽,如桥面上形成的坑,这类坑槽修补二次损坏频率较高,一般应在底层先打入砼上面层再用沥青料填补修复。(3)水损害性坑槽这种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损害破坏往往是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开始的。水分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