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

ID:6667855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与学科脉络(2011-03-0714:41:35)转载分类:考研资讯在政治理论考试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的新增科目,它占整个考研政治的分值是14分。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试题的难度都并不是很大。从内容上看,中国近代史纲主要涵盖了中国包括近代史和现代史两大部分。中国近代史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代史即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虽然历史课是很多考生从小就接触的,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却与我们从小学到的历史

2、课有根本的不同。它既是一门历史课也是一门政治课。它主要是通过近现代历史来学习政治理论,这一点,是广大考生要高度重视的。在备考时,考生应如何梳理脉络,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呢?跨考政治教研室老师为大家做一个具体讲解。一、一条主线索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二、三条分线索上篇部分

3、可以说有两大线索构成。一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二是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反抗压迫而进行的艰难的探索。在第一条线索内,我们可以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串联起来,由此将与此战争有关的条约也编串起来,捆绑记忆。第二条线索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在此线索之下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有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从历史发展的结果看,五大探索均没有解决中国被压迫的命运。由此说明:旧有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完成革命任务。在

4、这两条线索的指引下,上篇的重点就十分明晓了。中篇部分的线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近30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这里,要理解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诞生。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指引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此,井冈山的斗争以及延安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篇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知识点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结合,可以出大的分析题。除此之外,中篇还有一个重点:抗日战争。这部分的重点在于理解“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5、”以及“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一个重点就在于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该理论重在理解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以及中国“一化三改”的成功实践。这也是出大的材料题的地方。第二个重点是1956年之后第一代共产党人在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的理论建树,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三个重点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改革开放。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史、实践史。包括共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理论建树。三、主要知识点:(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

6、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7、结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2.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

8、点。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