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王仕杰

马原论文 王仕杰

ID:668925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22

马原论文   王仕杰_第1页
马原论文   王仕杰_第2页
马原论文   王仕杰_第3页
马原论文   王仕杰_第4页
马原论文   王仕杰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原论文 王仕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核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深刻内涵之我见班级:物电学院09(一)班组长:王仕杰学号09020126成员:余冬海学号09020136周加林学号09020148张振国学号09020142俞玄平学号09020137吕传茂学号09020117指导老师:张善平2012年6月5日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深刻内涵之我见王仕杰周加林余冬海张振国俞玄平吕传茂(上饶师范学院物电学院,江西上饶)摘要:物质观是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构成的基本板块。物质观对唯物主义哲学不仅不可缺少,

2、而且极其重要,是唯物主义的根基和硬核。传统唯物物质观已经比较完整,也为大家所接受,但是本文将会从科学和哲学的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下再次提及物质观,并试着提出一个中性的,既科学性强又不会脱离哲学的物质定义。关键词:物质;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我们所说的物质,一般是指其科学的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物质是哲学的物质,这个物质观是唯物主义的基石,也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构成的基本板块,它对于唯物主义哲学极其重要。一、传统唯物物质观的发展一切唯物主义

3、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究竟是什么,却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对物质的理解,大体来说,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一)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在古希腊,由于人类思辨能力还很不发达,人们只能从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去感知外部世界,多是主观猜测,缺乏科学论证,所以还不能对这种物质概念进行提炼,还没有真正把它上升到哲学物质观的高度,不能认识到物质的形态、物质的层次的复杂多样性,并在复杂多样性中把握其统一性,即抽象出物质的共性。这种物质观坚持用物质的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就像

4、中国古代认为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这种物质观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因而它们不能概括出所有物质的共同本质,也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所以他们对物质的认识,只能是朴素的、直观的、缺乏科学论证的。(二)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朴素唯物主义相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一定的自然科学材料为根据,克服了自发的猜测性质,是唯物主义观的发展和深化。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着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来研究物质世界,主要是从确立的自然界物质性来反对经院哲学“上

5、帝创造世界”的思想,因而研究的主要是客观世界的自然物质性,这就决定了其物质观只能是自然物质观,从而不能把哲学物质观同物理物质观区别开来。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辩证的思维,这种物质观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机械性,把物质世界都看作是机械运动;其次是形而上学,认为原子是不变的,原子是最终层次;再次,不彻底性。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研究方法必然要导致经验论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从而最终要陷入形而上学的

6、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怀疑论。(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给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提供了出路,克服了唯物主义旧哲学的缺陷。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马克思、列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又不尽相同。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对物质观做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1】这里恩格斯确定了实物是人们感觉的客观对象,同时从不同的实物中抽象出物质这一范畴,并表明不独立存在着任何原始的、恒定不变的、作为一切实物基础的“物质本身”(最高

7、实体)。恩格斯从物质和实物关系的视角界定了物质范畴,其重心无疑在本体论,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即实物是感觉的源泉和抽象的对象。但限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撇开了质的差异的各种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即共性究竟是什么,恩格斯没有做出解答,因而也未能给“物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列宁则着重从认识论向度来界定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显然,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物质和感觉、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视角,即从认识论向度来界定

8、物质范畴,阐明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独立性,意识对物质的派生性、能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明确的指出物质物质的第一性,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内在结合上,同时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为辩证唯物主义大厦奠定了重要基石。马克思没有直接为物质下过定义,他主要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去认识物质及其客观实在性,把“对象、现实、感性”“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