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

ID:6697869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2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_第1页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_第2页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_第3页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摘要:农村学校条件有限,装配的实验装置不尽合理,又由于个别实验步骤繁琐、操作困难等原因,导致耗时长、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反复实验研究,对九年级化学中部分实验提出个人改进建议,旨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发展能力直观、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然而,由于

2、不同学校条件的差异,以及教材编写者与学生认知冲突的可客观存在,使得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长、成功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很有必要对部分实验予以改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一、实验改进的原则改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装置更加趋于合理,操作更简便,更易于学生获取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实验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3、2.显现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结论直接,它是实验改进成功的标志。3.简易性原则: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4.安全性原则:实验操作及药品要确保师生安全,避免事故发生。5.环保性原则:实验用品无毒,实验过程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6.趣味性原则:实验过程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依据实验改进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材中几个实验提出个人改进建议如下:1.调整实验步骤,优化实验过程人教版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在知识上出现了前后不太吻合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了怀疑。因此

4、,笔者认为应该对这些实验予以改进。人教版上册教材14页活动与探究——关于“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4,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然后用实验方法检验呼出的空气与吸入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的不同。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而此处却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对这一前后矛盾的问题,每一届都有学生在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对此提出疑问。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哑口无言,致使学生对该知识的接受很勉强、很疑惑。我认为此处不妥

5、,因此可对该实验做出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伸向集气瓶底部,缓慢吹气,连续吹4~5口气,取出玻璃管,盖好玻璃片,用相同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另外,用干燥的集气瓶收集两瓶空气。比较集有空气与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壁,能观察到集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壁上有水雾,而集有空气的集气瓶壁上没有水雾,这可以证明出:(1)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2)然后向盛有呼出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现象不明显。说

6、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3)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另一盛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相同时间,观察到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的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本实验经过这样改进既避免了教材内容的自相矛盾,又达到了探究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的操作步骤,优化了实验过程。2.精选实验用品,强化实验现象直观、显现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但教材中有些实验由于所选用品不当,造成实验现象不明

7、显,实验效果差,不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升华。上册教材13页——关于“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方法如下: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水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此操作学生不容易把握,有的火柴竟燃烧起来,有的整根火柴全变黑了。因此,我让学生用一根细铁丝拉紧平放在火焰上,约5秒钟后,学生可明显地看到铁丝在外焰的部分发红,内焰及焰心部分较暗,从而可以推断出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而且易操作,现象明显。4关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探究”实验的改进,教材中用火柴

8、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由于吹灭蜡烛到点燃火柴的时间较长,白烟很快散尽,蜡烛很难重新燃烧。对此我作了如下改进:熄灭蜡烛前将打火机并齐靠在蜡烛旁,吹灭蜡烛同时按下打火机,蜡烛即刻由点燃的白烟引燃,得心应手,效果明显,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图1。关于“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教材中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由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自身也不燃烧的性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