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

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

ID:6701396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2

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_第1页
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_第2页
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仿制品——宝石初级课程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仿制宝石n定义:用于模仿其它宝石材料的光学效应、颜色及外观的天然或人造宝石材料,但不具有被仿制宝石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如:玻璃常用来作各种无机宝石的仿制品塑料常常用作有机宝石的仿制品。一、玻璃1.玻璃的宝石学性质①化学成分:SiO2,按其成分可划分两大类型。n无铅玻璃(冕牌玻璃):由二氧化硅及少量钠、钙的氧化物组成。主要用作窗、瓶及光学透镜等。n 铅玻璃(燧石玻璃):由二氧化硅及少量钾、铅的氧化物组成。由于铅的加入,玻璃的折射率、色散增高了,但硬度也因此降低。主要用于仿宝石。为了产生特征的颜色,还可加入一些致色元素。1)光泽:玻璃光泽2)透明度:透明-不透明3)导热性:较

2、差,触感较晶体温,但比塑料凉;4) 断口:贝壳状断口5) 硬度:5-66) 相对密度:2.0-4.27) 颜色:无色及任何色8) ★RI:1.44(1.47)-1.70。也有超出此范围的品种,最高者可达1.95。但大于1.70的玻璃较软,很少用于仿宝石。  9)光性:单折射、均质体,常显异常消光,如“扭动的黑十字”。10)光谱:多变例如:钴玻璃:显钴谱,540、580、635nm三个吸收带,其中中间的吸收带较窄。稀土玻璃:显稀土谱,2个吸收带分别于黄、绿区硒玻璃:红区以下全吸收11)荧光:多数有荧光12)内部特征:常含气泡、旋涡纹13)表面特征:常有印模痕。铸模的小面型玻

3、璃宝石,刻面棱十分圆滑,小面有收缩凹坑。  14)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砂金效应、变彩效应等。2.特殊品种(1)脱玻化玻璃脱玻化玻璃是一种部分结晶的玻璃。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东京Iimori实验室生产出作为高档翡翠的仿制品,尽管这种材料具有高档翡翠的外观,但不显示翡翠的折射率、相对密度、光谱及解理特征,而且内部含有树枝状、羊齿脉状雏晶集合体,在放大镜下即可见。(2)斯洛卡姆石(Slocumstone)斯洛卡姆石是七十年代由美国JohnSlocum研制并投放市场的一种欧泊的玻璃仿制品。是欧泊最好的仿制品之一,通过放大可见其中的气泡、旋涡纹和一些破裂或褶皱的箔片。折射率为

4、1.50至1.52,比重较大,2.4至2.5。 (3)砂金石 一般为褐红色,用来仿日光石。偶见深蓝色品种用于仿青金岩。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不透明的三角形、六边形等规则形态的金属铜片。这些铜片在反射光下显强的金属光泽,透射光下不透明。而日光石中的橙色内含物赤铁矿是半透明的。 (4)玻璃猫眼它是由几种不同玻璃的光纤以立方或六方的形式排列并熔结在一起称“光纤面板”,用放大镜观察其亮带两侧面便可发现典型的蜂窝状结构,这是玻璃猫眼的诊断性特征。二、塑料1.宝石学特征:1)化学成分:高分子化合物2)导热性:差,有温感;3)光泽:透明-不透明;4) 颜色:可呈各种颜色;5) 硬度:1.5

5、-3,钢针可刺入;6) 可切性:可切,易削成片;7)★RI:1.46-1.70(1.55-1.66);8)★光性:单折射,正交偏光镜下可显异常双折射;9)★相对密度:1.05-1.55,有的高于此范围;10)★内部特征:常含气泡、旋涡纹,或显示弯曲的颜色条带;11)热针测试:塑料在热针测试中,因品种不同可发出辛辣味、醋味、水果香味、烧牛奶味等;   12)★表面特征:可显示印模痕、圆滑的棱及收缩凹坑;2、常见塑料仿制品及鉴别(1)塑料仿琥珀★ 琥珀的塑料仿制品可具有与琥珀极为相似的外观,但不会同时具有与琥珀相同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绝大多数塑料仿制品在饱和盐水中下沉,而琥珀

6、浮起,聚苯乙烯也会浮起,但它的折射率(1.59)不同于琥珀(1.54)。塑料中的动物显得呆板,而琥珀中的动物往往栩栩如生。(2)塑料仿欧泊★  “塑料欧泊”相对密度明显偏低(1.20-1.9),折射率比欧泊略高(1.48-1.53)。而且其硬度仅2.5,针可刺入,偏光镜下现异常消光。(3)塑料仿象牙、龟甲及骨质材料★    主要依据其结构和色斑特征来区分,折射率、相对密度及热针测试有一定的帮助。  n塑料仿象牙不具有象牙特有的旋转引擎纹理,仅可见平行波状线。n塑料仿龟甲的色斑多呈条带状,且有明显界线,与龟甲由色素点堆积的色斑及其过渡的边界不同。n塑料不显示骨质材料特征的细

7、管道结构。   (4)塑料仿珊瑚、贝壳塑料仿制品缺少珊瑚特有的放射状或同心环状结构以及贝壳的层状结构。且塑料的相对密度明显低于珊瑚和贝壳。(5)塑料仿煤精n 塑料仿制品可具有与煤精相似的颜色、光泽、折射率、甚至相对密度。但热针测试反应与煤精发出的烧煤炭味完全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