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

ID:6722602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23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_第1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_第2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_第3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_第4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答案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解析)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本题命题形式与命题思路与2012年广东卷一脉相承,仍延续从2008年开始的考查形式:即仍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每一选项设计3组词,四个选项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第一组是形近字,第二组基本是形异字,第三组是多音多义字(CD两项为成语)。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g/pāng、zh

2、èn/zhèng、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ē、sǒng、ài/yì.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而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

3、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正确辨析病句是高考的必考点,与往年大致相同,考查的是“没有语病的一项”,保持了考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考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类型是学生语言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毛病类型,也是高考的考查点。A项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难的问题)”。C项语意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内难以恢复”;另,“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也不太规范,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为好。D项语序不当,改为“颁布了一项关于禁止……现象的

4、禁令”。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D。“语言连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从08年开始以选择题的方式将这一考点放在试卷的第一大题考查,今年继续保持广东题这一考点的稳定性。(2009年是句序排列与语句复位相结合,2010-2012年都是句序排列,今年是语句复位与句序排列相结合)本题的选文仍是一个议论语段,阐述的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生存权的破坏与干预的辩证关系。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同时要关注

5、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产生了过度欲望”,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⑤。排除A、B;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③。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故①应放在最后。所以,D项正确。第8页共8页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高中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6、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积累与记忆文言实词,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读实词。这是读懂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与前提。这道试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并分别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编题方式与近八年基本一致,稍有变化之处在于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略有下降。这类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联系学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放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用此义。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一道题的命制原

7、则与形式,已连续7年保持一致,采用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考查其异同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事实证明,这种考查形式既兼顾考查的公平性,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虚词的辨析能力。A项,把/因为;B项,作为/被;C项,承接,可译为“然后”;D项,……的人/表停顿,无意义。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是广东题今年的一个小变化,也可看成是对前几年主观断句题的继承与创新。标点如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