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

ID:6724520

大小:1.6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1-23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_第1页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_第2页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_第3页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_第4页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设计题目: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器系别:自动化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姓名:占娟娟班级:09电气11指导老师:石连文II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大约7到10米的距离即可发出报警声或信号灯,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概述了红外辐射的知识、人体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

2、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在防盗、警戒等装置中应用较广。加强对一些无人场所的防盗报警,以及对一些危险地带生命迹象的探测。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采用LM324作为中心元件进行控制、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三端稳压电源组成。(1)课题的设计与研究(2)人体红外线传感器的概述(3)LM324的组成及简述(4)所需原器件的型号及规格(5)电路原理图(5)工作原理课题完成进度与计划:1)第7~8周确定课题,查找资料,撰写开题报告(2)第9~10周设计研究电路(3)第11~12周撰写论文(4)第13

3、~14周修改并完善设计论文设计条件简介:II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实地考察、了解人体红外线欻敏感期的工作原理,以便使设计更加完善。(2)通过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以及上网查询所需的相关资料来完成课题的设计和绘制。(3)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向指导教师请教。应用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也在迅速发展。人们对工作、生活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欲望在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希望拥有舒适、温馨的住所也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小区建设热潮,反映和适应了国际

4、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是21世纪的新概念无人监控。现在很多小区、办公室、仓库等都安装了人体红外线报警系统。从而节约了许多人力和精力,减少开资,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各种重要场合人体红外线感应报警系统的安装势在必行。通过运用人体红外线传感器探测达到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参考文献:电子技术基础主编:陈振源电类专业毕业设计之导主编:张华电力电子技术主编:黄家善、王廷才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签字:年月日II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电子电器也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类对

5、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各种高贵家电和贵重物品为人们所拥有,也成为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偷盗技术也越来越猖狂,然而安全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是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却很低,造成投到事故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居民、企业和公司对自身的安全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目前住宅小区六向智能化要求中也包括红外线自动报警系统,公司以及一些重要场合更是需要该系统。报警器这是正为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市场上的报警器都是一些大型公司或十分贵重场地专门应用的报警系统。其价格昂贵,一般人是不会购买的。如果在设计一些价廉、性能灵敏

6、可靠的感应报警系统,必将在防盗和安全问题上得到很大的发挥。由于红外线不见光,其安装比较隐秘,因此在防盗、警戒和检测区域得到广泛应用。红外线报警系统在国外采用先进技术,其功能也十分先进。其中包括被动式释电型红外报警器,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产品。该课题应用红外线传感器、通用型低功耗集成四运放LM324、延时电路、整流和滤波电路。其中LM324含四个独立的高增益、频率补偿运算放大器,可接3~30v电源,驱动功率低。关键词: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集成四运放LM324、三端稳压电源3目录开题报告··················

7、······················1-3前言···········································4目录···········································5第一章:绪论······································6-71.1设计概述····································61.2设计背景····································61.3设计要求···

8、·································61.4设计意义····································7第二章:方案设计与研究·······························82.1设计过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