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

ID:6732353

大小:10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1-23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1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2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3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4页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原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用银杏林栽培技术银杏(Gingobiloba)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一身都是宝,银杏果是干果珍品,种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叶片可提取总黄酮和银杏萜类内酯两大类活性成分,其果、叶、皮、根皆能入药,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其中银杏叶总黄酮包括槲皮素、山柰素以及异鼠李素,萜类内酯包括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以及银杏内酯C。银杏叶总黄酮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临床治疗和保健价值,使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成为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产品之一。1育苗技术1.1苗圃地选择苗圃应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地势开阔、阳光充足、土壤深厚肥沃、灌水、排水良好的地方

2、,土壤为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避免重茬。1.2土壤管理1.2.1整地于上年秋末冬初深翻一次,浇足冬水,以备来年育苗。1.2.2施基肥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公顷施经腐熟的农家肥8万kg。1.2.3消毒播种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用500倍甲基托布津沟灌或硫酸亚铁10~14kg/亩进行土壤消毒。1.2.4做床将经过整地消毒的育苗地按南北走向作高床,长度视地形而定,床宽10cm~12cm,床高10cm~15cm,床间距40cm左右。1.3采种及种子调制1.3.1采种10月上旬左右采种,母树应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种粒大,树龄40年以上的优势木。1.3.2去外种皮先将采回的果实带

3、外种皮堆放在室内,注意通风,21防止霉烂变质。半月后搓去外种皮,水选出颗粒饱满、大小中等、品质良好、生活力强的种子,晒至中种皮发干发白,装入麻袋,置于干燥阴凉处备用。1.3.3沙藏于11月左右,待干藏种子含水量降至约20%左右时,对其进行湿沙贮藏,以促进种子的后熟过程。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挖一长方形坑,坑深1m,坑的大小随种子数量而定。先在坑底铺10cm的细沙,然后一层银杏种子一层沙铺至距地面10cm处,最上再盖一层沙。种子与沙的厚度以前后左右种子不见面为宜,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沙藏期间,要注意通风保湿防水,还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霉烂变质的种子要立即除去,以防病害

4、蔓延。1.3.4种子处理银杏种子有空胚现象,为防止播种后缺苗断垄,播种前20d~30d需进行催芽处理。有两种催芽方法可供选择。1.3.4.1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之处,用砖彻成小型温棚,东西长2~3m,南北宽1m,南墙高0.3m,北墙高1.5m,东西墙呈梯形。温棚底部先铺垫厚15cm的细沙,其上均匀铺放一层1∶3的种沙混合物,再覆盖一层湿沙,湿沙厚度以不暴露种子为原则,最后在温棚上加盖塑料薄膜。晚间在塑料棚上加盖麻袋或草帘保温。约半月后种子开始吐白发芽。1.3.4.2室内催芽首先将经过沙藏处理的银杏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用30℃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更换30℃的温水一次,然后装入麻袋

5、中保温保湿催芽,室内温度须控制在25℃左右。当种子胚根萌发“吐白”时,应及时挑出分批播种。1.4播种为预防银杏幼苗颈腐病、立枯病的发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可采用间作套种、高密度大田育苗方式。如银杏种子胚根过长大于1cm时,在播种过程中易造成损伤,播种后虽可萌发出弱苗,但达不到当年出圃的苗木规格,故应采取加温催芽、分批处理,种子“吐白”后及时播种的方法,是保证单位面积成苗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育苗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1.4.1播种期21多为春季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1.4.2播种1.4.2.1播种方式及密度采用单行条播或宽窄行条播。单行条播,行距20cm左右,宽窄

6、行条播,宽行行距30~40cm,窄行行距20cm,宽窄行相间排列,株距5cm。平均产苗量可达4.6~6.0万株/亩。在相同立地和管理技术措施的条件下,高密度育苗具有省工省料、高产高效的优点,为银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苗源,也为预防苗期病害,降低育苗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找到了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1.4.2.2播种在准备好的苗床顺床长方向开沟,沟深2~3cm,沟底用木片或瓦片荡平。然后将经过催芽的种子胚根朝下平放于沟内,覆土压实即可。覆土厚度2~3cm。播后覆盖地膜,以便增温保墒。1.4.2.3播种量每亩播种量100kg左右。1.5间作1.5.1间作要求选择“高秆大叶”、能

7、起遮荫效果的农作物,如玉米。间作密度不宜过大,以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保证单株农作物的营养面积和产量,不与银杏苗木争地为宜。采用间作套种高杆大叶的玉米遮荫,具有全方位遮荫、降温、增产效应。大叶农作物的强烈蒸腾作用和异化呼吸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地面温度,增加了苗床空间的大气湿度和CO2含量。尤其是玉米叶片对阳光的“花化”作用,使直射苗床的阳光,变成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散射光线。间作套种玉米对苗地局部所形成的小环境,有效地避免或控制了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了苗木的光合作速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