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ID:6735580

大小:1.55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23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1页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2页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3页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4页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必备用书】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2 4.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战略实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

2、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1)积极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紧迫任务: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转变发展模式项目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

3、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水资源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考点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1.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1)~(2)题。(1)E、F、G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

4、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E1、F1、G1应属于并列关系,且分别属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在B选项中,健康与卫生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则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思维过程】读图,明确考查要求(可持续发展内涵辨析)→调动所学知识(可

5、持续发展内容),联系设问要求→判断并得出结论。【误区警示】对图示分析不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基本知识掌握不牢,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预测展望】结合知识联系图,联系区域生产实践,考查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应用。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2)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外圈箭头表示)。(3)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内圈

6、箭头表示)。(4)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即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方法技巧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图的判读(1)读组成。可持续发展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人的管理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是该系统实现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2)理关系。图中三个子系统间的箭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同时又把

7、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再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等。(3)拓问题。该图蕴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一是当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二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向环境(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内容要求举例公平性原则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

8、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美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减少碳排放;污染转移等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过度捕捞;过度抽取地下水;实施“休渔制度”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全球采取共同行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