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ID:6736324

大小:31.2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24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探究性学习正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青睐。但由于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师生都面临着挑战。也由于教师的认识和操作上存在的偏差,使得探究性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那么,怎样使探究性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本文拟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谈几点看法。一、通过现实生活,创设应用的情境

2、。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问题,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教学“秤和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秤一秤自己学习用品的重量。又如,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设计班级春游活动,如怎样包车,如何购买门票,到公园游玩哪些项目;五年级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教室的粉刷面积,让学生做花费预算,制订合理方案……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学生怎能不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

3、们可以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广告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课例1:《几分之一》(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有关“多美滋奶粉”的广告,情节是这样的:小胖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却发现一共有8个小朋友,灵机一动,从中间横着切一刀,便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正在这时,第9个小朋友出现了。怎么办呢?小胖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给了他。)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几分之几?生:每份就是蛋糕的1/4。生:我还联想到了,我是从第二

4、幅画面联想到的,你看,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蛋糕的1/8。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第9个孩子分到的是蛋糕的1/9。生:(立即招来好多个同学的反对)不对,不是。师:为什么第9个孩子分到的蛋糕不能1/9用表示呢?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9份,我觉得第9个孩子可以想到蛋糕的1/16。师:说说你的想法。生:如果小胖最后真的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小胖的1/2。师:不过,这里的是整块蛋糕的吗?生:不是,是平均分成8份以后,每一份的1/2,所以是整块蛋糕的1/16。[课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

5、,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课例2:《统计》(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师:森林运动会开始了,许多动物都来报到啦!你能统计每种动物的参赛人数吗?生:能!师:(按下录音机)录音机里传出了各种动物报道的声音:猴子来报到!小兔来报到!鸭子来报到!小鸡来报到!猴子来报到!猴子来报到!小鸡来报到!小兔来报到!小兔来报到!鸭子来报到!小鸡来报到!小鸡来报到!鸭子来报到!……生:太快了,来不及记录。师:怎样才能记

6、录呢?你有没有好办法?生:报名的速度慢点才行。师:在生活中有没有快速记录的例子呢?生1:在这次中队委员的评选中,老师在每位候选人名字下面用“正”字表示每人的得票多少,这样的方法既快又容易数。生2:我知道了,录音机里有猴子、小兔、鸭子、小鸡四类动物,我们只要先写好它们的名字,然后听到谁来报道,就在谁的名字下画“正”字就可以了。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样?生:这个办法既快又容易数。师:我们就用这个办法重新听录音,看看这次能不能记录。生:好的。……[课例点评]: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非常感兴趣,因此,以讲故事或童话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有的

7、数学问题,学生在当前的生活中很难意识到,而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虚拟的方法创设情境,用儿童喜欢的艺术形象编一段寓理于情的故事,让故事里的主人公“碰上”数学问题,再让学生替他解决问题。在这个案例中,针对学生来不及统计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快速统计的方法,学生通过前后两次比较,非常自然的理解了一些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实践证明:情境创设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越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