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

ID:6756434

大小:155.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1-24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_第1页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_第2页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_第3页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_第4页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各论部分大家主要结合书掌握传播途径,病理变化,症状,诊断,防制,尤其一些分点明确的要掌握。总论部分绪论1.动物传染病学(记):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终止的条件和规律,以及研究及并未发生时预防,发生后的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和措施的科学。2.国家强制免疫病种(记):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感染与流行第一节动物传染病感染1.感染(记):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2.感染梯度(理解):动物被病原体感染后会有不同的临诊表现,从无

2、任何症状到有明显症状甚至死亡3.感染类型:l按感染微生物来源: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l按感染病原物的次序和相互关系:单纯和混合,原发和继发,协同感染l按发生部位:局部和全身性感染l按临床表现:显性和隐性感染l按病情轻重缓急: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感染l其他:典型和非典型,良性和恶性,病毒的持续性和慢病毒感染3.协同感染:在同一感染过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使其毒力增强而参与的病原体单独存在时则不能引起相同临床表现的现象4.协同机制(记):1.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或细胞内杀伤作用2.提供生长因子3

3、.改变局部环境以利于其他细胞的生长繁殖.4.相互作用提高毒力,5.改变抗生素的抗菌活力5.持续性感染(记):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身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的向外排毒,但是缺乏临床症状!或仅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相关的症状的感染6.抗感染免疫:动物机体不适合浸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活动物体能迅速动员全身的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使其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的现象。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7.非特异性免疫(记):动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4、的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抵抗力和杀伤作用的天然防御机能。包括:1)屏障抵抗力:体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2)炎症和吞噬作用,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3)其他感染因子:补体,溶菌酶等8.特异性免疫(记):机体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抗原物接触后产生的免疫。包括:局部性免疫、全身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9.免疫抑制:某些化学药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动物群体的营养状况和饲养管理等会引起免疫抑制。10.某些病毒感染:PRRS、IBD、MD,鸡传染贫血,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禽呼肠孤病毒11.传染病(记):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

5、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的疾病12.构成传染病必要条件(记):l有某种特定的病原微生物,体内分布和病灶相符合l该微生物在体外能分离培养和纯化,还能继续增值和传代l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时能产生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l人工发病的易感动物体内重新分离的微生物应与原来接种的微生物相同25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2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特征的临床表现3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4被传染动物发生特异性反应5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1.传染病病程(记)发展阶段:潜伏期、前驱期、临床明显期和转归期2.一类疫病(记):

6、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数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爆发应采取以疫区封锁、扑灭和销毁动物为主的扑灭措施3.一类疫病名录(不要求背,能识别类型就行)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4.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5.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记):从动物个体感

7、染发病发展到动物群体发病的过程,即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6.流行性:传染病能够通过直接接触或媒介物在易感动物群体中相互传染的特征7.传染期:患病动物能排除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检验期根据传染期定病原携带者指外表没有任何症状但携带者并能排除病原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除现象分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8.两个重要传染源(记):1.患病动物2.病原携带者9.传播途径:病原体有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10.传播途径(记)1.水平传

8、播直接接触传播(舔咬、交配)间接接触传播经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经空气传播(飞沫和尘埃)经污染的土壤传播经生物媒介传播(节肢动物,野生,人类)2.垂直传播: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主要有经胎盘、卵、产道传播l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的带有病原体的微细胞沫散播的感染。l飞沫核: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成为蛋白质或细菌、病毒而形成飞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