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

ID:675721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4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_第1页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_第2页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_第3页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_第4页
资源描述:

《1958年资料10 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58年资料10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应用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病的初步报告福安专区医

2、院外科 殷慕道;福安专区医院中医科 许少麟  胆道蛔虫病目前已成为外科急腹症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本病的文献很多(1-15),发病数遍及全国各地,因此在1956年曾宪九氏就提出进一步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呼吁(5)。  福安地区胆道蛔虫病相当常见,在1958年1月至7月共收治胆道蛔虫病16例,均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吐虫史、上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胸骨剑下心窝部有明显之压痛点,十二指肠引流找到着色较深的蛔虫卵等而获得正确之诊断。有九例手术证明胆道中有蛔虫存在,最多的有37条,一般为1-4条,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  关于蛔虫病的治疗问题,除部分作者主张一定时间的保守观察外(6、

3、9)亦最多限制在数至十余小时以内,一般作者(1-4、7、8、10、11-15)均主张一经诊断,立即手术。其主要理论依据是估计蛔虫无倒退逆行能力,一经钻入胆道即无法返回十二指肠,并且钻入胆道如果并发胆道、胆囊炎、胰腺炎、肝脓肿等时,可以致死。因此我院以往亦是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治疗方针,但是胆道手术是较大的手术,近年来外科技术虽然进步,但仍有一定之手术死亡率(6.12、14),即手术对患者内体及精神上的损失及金钱物质的消耗,亦是十分巨大的。近来我院外科同志,在整风胜利的基础上,政治挂了帅,解放了思想,参考了一些文献,并结合我院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我们认为胆道蛔虫病,可

4、以采用保守疗法,并经用中药乌梅丸治疗三例,效果十分良好,爰报告如下:  例一 李××,12岁,男性,住院号58-207,于1958年3月2日急症入院,主诉为上腹部剧痛已25天,剧痛呈阵发性,发作时患儿卷状呼号,痛苦万状,间歇时则无痛苦,合并有呕吐,时有吐出蛔虫,腹部柔软,上腹部心窝部有明显压痛,经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即进行手术,从总胆管及两侧肝管中取出蛔虫共37条,并用“T”型管作总胆管引流,术后症状完全消失,第12天拔除“T”型管,但至术后14天又发生与手术前完全相同的症状,呕吐时又吐出蛔虫,诊断为蛔虫再度钻入胆道,劝病人再次手术,为其家丽拒绝,即延请本院中医会诊,给

5、予乌梅丸治疗,每次五分,每天三次。第一天症状减轻,三天后疼痛完全消失,即行山道年驱虫,驱出蛔虫40余条,经半年追踪观察,患儿情况良好、无类似症状发生。  例二 缪××,46岁,女性,住院号58-848,于1958年6月25日急症入院,主诉为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已有三天,三天前开始有恶寒继而高热,上腹部发生阵发性剧痛,放射至右肩部,有呕吐,第二天即现巩膜黄染,上腹部右侧肌肉紧张,压痛明显,胆囊未触及,墨菲氏征阳性,诊断为胆石症,行急症手术,从总胆管中取出大量黄褐色脆性结石,因胆囊肿大发炎,一并作胆囊切除总胆管“T”型管引流、手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于手术后第20天,原拟拔除“T

6、”型管,忽然发生右上腹部阵发性急剧疼痛,四肢厥冷,冷汗淋漓,“T”型管胆汁不能引流出来,用生理盐水冲洗,亦无法使其畅通,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并且蛔虫钻入“T”型管,即行拔除“T”型管,有一条粗大蛔虫嵌顿在“T”型管中,但是取出“T”型管后,患老疼痛依旧存在,估计胆道内不止一条蛔虫,动员病人再次手术,病人拒绝,即用乌梅丸内服,每次一钱,每天三次,经三天后症状完全消失而出院,经追踪观察一个半月,无复发现象。  例三 李××,26岁,男性,住院号58——1097于1958年7月31日入院。主诉为阵发性上腹部剧痛已五天,五天前突然发生右上腹部有阵发性闷痛,逐渐加剧,发作时患者弯腰

7、匐状,疼痛呈钻动性,但无放散性,间歇时右上腹部有轻度闷痛,并有呕吐及吐出蛔虫数条,体检腹部柔软,胸骨剑突下心窝部有明显压痛,十二指肠引流未成功,临床症状完全符合胆道蛔虫病,即予乌梅丸内服,每次一钱,每日三次,第一日症状即减轻,第四天症状基本消失,共服八天完全治愈出院。  讨论  一 蛔虫进入胆道后能否退出的问题  在各种寄生虫学上未提供蛔虫有无逆蠕动能力的资料,体外试验在一般条件下又无法进行,因此一般文献上认为蛔虫是不能逆行退回十二指肠,并作为必需早期手术的有力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作者又发现蛔虫能退回十二指肠的,如陈荣殿氏(14)报告有六例手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