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设计

校园网络设计

ID:67639367

大小:120.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9-24

校园网络设计_第1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2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3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4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5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6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7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8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9页
校园网络设计_第10页
资源描述:

《校园网络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校园网设计说明书雨涵学号15031109班级计算机一班日期2021/06/18.可修编..-目录第1章校园网设计概述……………………………………………………………11.1背景分析………………………………………………………21.2网络现状分析…………………………………………………31.3校园网具体需求分析……………………………5第2章校园网设计方案……………………………………62.1网络设计原那么……………………………………………………72.1.1网络拓扑构造图…………………………82.1.2核心

2、层会聚层接入层的设备选型和设计方案………………9第3章VLAN划分和IP地址规划……………………….113.1VLAN划分的意义和划分原那么……………………………123.2VLAN划分方案………………………………………143.3IP地址分配…………………………………………15第4章效劳器及客户端的选型、配置……………………16结论…………………………………………………………………19致…………………………………………………………………20.可修编..-参考文献……………………………………………………

3、………21第一章校园网络概述1.1校园网络背景分析随着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与国外教学机构交往的增多,对通过Internet/Intranet网络进展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促进教学、方便管理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校园网络建立成为现代教育机构的必然选择。校园网大都属于中小型系统,以园区局域网为主,一个根本的校园网具有以下的特点:高速的局域网连接——校园网的核心为面向校园部师生的网络,因此园区局域网是该系统的建立重点,由于参与网络应用的师生数量众多,而且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故大容量、高速

4、率的数据传输是网络的一项根本要求;信息构造多样化——.可修编..-校园网应用分为电子教学〔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办公管理和远程通讯〔远程教学、互联网接入〕三大局部容:电子教学包含大量多媒体信息,办公管理以数据库为主,远程通讯那么多为WWW方式,因此数据成分复杂,不同类型数据对网络传输有不同的质量需求;平安可靠——校园网中同样有大量关于教学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数据,不管是被损坏、丧失还是被窃取,都将带来极大的损失;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校园网面向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学生和办公人员,应用和管理应简便易

5、行,界面友好,不宜太过专业化;经济实用——学校对网络建立的投入有限,因此要求建成的网络应经济实用,具备很高的性能价格比。校园各建筑互连形成园区主干;各建筑物再扩展面向用户的局域网。园区主干连接为100M/1000Mbps,建筑物部的用户局域网提供到桌面的10/100Mbps网络带宽。.可修编..-1.2网络现状分析以太网络技术早期局域网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连接在同一总路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也共享一个信道的问题,而以太网络正是利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成功的提高了局域网共

6、享信道的传输利用率,从而得以开展和流行的。特别是近几年来交换式以太网和100M快速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使以太网络成为当今局域网应用较为广泛的主流技术之一。然而,以太网络在开展早期所提出的共享带宽、信道争用机制限制了网络后来的开展,即使是近几年开展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和100M快速以太网技术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i.不提供效劳质量保证〔QoS〕以太网提供的是一种所谓“.可修编..-无连接〞的网络效劳,网络本身对所传输的信息包无法进展诸如交付时间、包间延迟、占用带宽等等关于效劳质量的控制。这

7、种传送方式就像邮局递送信件一样,信息包一旦交给传输介质,无论是发送端还是接收端都无法再对中间的传输过程进展任何有效的控制,这就是所谓没有效劳质量保证。而且以太网的包长度本身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网络设备对每一个帧的处理和转发延迟处于随机、不可控制状态。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使得以太网的帧在传输时的延迟和延迟的突发变化方面显得非常严重。以太网对传输过程的不可控性和对帧处理延时的过多抖动都不适于现在大量涌现出的具有较强定时性要求的多媒体信息的传输。ii.带宽利用率较低对信道的共享及争用机制导致信道的实际利用带

8、宽远低于物理提供的带宽,虽然基于CSMA/CD机制的以太网可以使网络节点对带宽的争用以一种“秩序〞进展,但其带宽有效利用率仍低于10%。以太网的交换技术可以降低争用的几率,但为了与原有网卡及应用软件相兼容,CSMA/CD仍必须存在,且交换中对转发端口的定位是在动态学习、动态刷新中进展的,这就使在统计上仍存在大量的包是以共享争用的方式传递的。引入交换技术可使利用率提高至20%-50%。除以上两点以外,以太网传输机制所固有的对网络半径、冗余拓扑和负载平衡能力的限制以及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