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

ID:67660372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9-24

《陋室铭》教案_第1页
《陋室铭》教案_第2页
《陋室铭》教案_第3页
《陋室铭》教案_第4页
《陋室铭》教案_第5页
《陋室铭》教案_第6页
《陋室铭》教案_第7页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浅议文言文的能力。2、体味作者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客观评价。3、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探究文章的深意。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浅议文言文的能力。2、体味作者情怀,了解这种情怀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客观评价。一、新课引导、情境导入1、有人说,唐诗的黄金时代三分春色:一分为仙(“诗仙”李白),一分诗圣(“诗圣”杜甫),一分为佛(“诗佛”王维)。这种说法似乎有失公允,因为忽略了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那就是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哀而不伤,胸襟开阔达观,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这是一种对落魄的超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诗》),巧妙运用谐音,创作了中国人表达爱情的日常口语,这是一种对庸常的超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借乌衣巷那往昔的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抒发怀古幽思,这是一种对世事变迁的超越。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陋室铭》,感受那对世俗荣利的超越。二、美读感知,点击关键词,感受陋室之“陋”。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句。72、录音范读指导: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这些

3、韵脚读清晰、响亮,略有延长音,效果会好很多。3、齐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4、积累文言知识,丰富文言语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重要词语: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重要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点击关键词,感受陋室之陋。预设提问: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思考陋室之“陋”是从文中何处体现出来的,并用“陋室之陋在于……”的句式表达你的看法。【学生组内交流,学生活动成果展示。】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至台阶,院落荒草入人眼,可见这是一个荒僻沓无人迹的所在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说笑的只是一些博学的人,无时政权要来往,可见门前冷落马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消闲无事,只能弹琴阅经,没有官府衙门的热闹气派,可见其萧条冷寂。陋室之陋在于杂草丛生,荒僻冷寂,在于来往客人稀少,在于门庭冷落,在于生活单调孤寂。三、披文入情,推物悟理,探究陋室不“陋”。1、预设提问:在作者眼中,陋室真是陋不可居?依托文本揣摩重要词句,品味语言的真意。【重点语句已经给出,小组分工探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水类比,不同凡响。以山水引出陋室。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

5、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陋室之陋与不陋,不在于他是否富丽堂皇,热闹喧嚣,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雅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足见其自信与自得之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生机盎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苔痕碧草,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人的灵性。“上”写出苔藓从石阶爬到陋室倾听主人心声的情状,“入”写出碧草从竹帘窥视主人的可喜情状,韵味十足,一派生机,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别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比衬托,7交友不俗。可见纵情常怀,谈笑风生的情状。预知其人先知其友,作者通过写和自己交往的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表明自己高雅脱俗的情怀。“可以调素

6、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比暗示,志趣高雅。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见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志趣。正面实写调琴弄经,反面虚写清静。在陋室里,心之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烦沉的公文劳累身心。这充分表明了作者恬淡闲事,安贫乐道的情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引用,自得自傲。本是陋室,却因主人德才兼备而出名,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自傲之情呼之欲出。教师总结:有哲人说过:“一个过分追求物欲的人,一定是一个

7、低级趣味的人”,狭小偏僻的陋室,作者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正表现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超然物外的境界。为表现陋室之不陋,作者从正面写了陋室之景、陋室之人、陋室之事,从反面否定了衙门豪宅的奢华浮靡,从侧面用诸葛亮的草庐和杨雄的草亭类比。人品高尚、景色清幽、来人不俗、生活高雅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所在。作者何以有如此宽阔的胸襟?知人论世,体味作者襟怀。四、知人论世,体味作者襟怀。1、知人论世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请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探究其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原因。多媒体展示7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主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

8、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