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

ID:67718762

大小:29.0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2-04-28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1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2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3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4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5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6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7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8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9页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_第10页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即:1949—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现,1995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思考的产物,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关键词]发展现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发展观一方面引导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蕴涵在发展模式之中。因此,一个国家发展观的形成与演变,与这

2、个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变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思考的产物,也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扬弃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模式与发展观的互动,对中国发展观演变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探寻中国发展观演变的特点、规律与启示。第18页共18页经济发展观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分析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即:1949—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

3、向型发展现,1995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思考的产物,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关键词]发展现发展模式历史互动发展观一方面引导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蕴涵在发展模式之中。因此,一个国家发展观的形成与演变,与这个国家发展模式的演变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发展观,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思考的产物

4、,也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扬弃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模式与发展观的互动,对中国发展观演变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探寻中国发展观演变的特点、规律与启示。第18页共18页1949年以来,中国发展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即:1949—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95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第一代发展观: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49—1978年)第一代发展观是指1949—1978年间形成和发生作用的发展观,这一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导向型

5、发展观,其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首先,这一时期,中国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借鉴了苏联的发展观;其次,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发展观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第三,这一时期的中国处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中,“冷战”格局对中国的发展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代发展观具有下述十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基本历史特征: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实现工业化,虽然在1964年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但是,工业化是最为突出的目标;在发展标准上,强调工农业总产值规模,特别是强调工业总产值及其在工农

6、业总产值中比重的提高;在发展途径上,强调经济增长优先,实际上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在发展重点上,强调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在发展方式上,强调外延式与粗放式发展方式;在发展型式上,强调通过资本的积累来寻求发展的源泉;在区域发展模式上,强调地区间均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强调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在发展态势上,强调赶超西方先进国家;在发展层面上,侧重强调经济层面的发展。第一代发展观的形成和演化大致经历了两大时期.第18页共18页1949—1955年是酝酿和形成时期。1949年9月,《共同纲领》提出,在经济发展上要“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7、”[1]。工业化开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第一代发展观开始萌发。1952年8月,中财委提出的“一五”计划的轮廓草案中提出,“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开始被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1953年工2月,中宣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一一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除了重申国家工业化目标之外,又特别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2],生产关系方面制度的变革开始被视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条件。在上述有关中国发展的一系列探索的基础上,1955年7月,一

8、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一五”计划集中体现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