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

ID:67721619

大小:20.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9-26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_第1页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_第2页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_第3页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_第4页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神障碍病患的干预策略作者:李海云单位:石河子市绿洲医院采取必要的社区和家庭护理对策,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积极治疗原发性躯体疾病,给予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增强患者家属对患者康复的信心,改善家庭成员及社会成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建立患者与家庭和外界沟通的桥梁,在社区建立精神病患者管理档案,定期复查,督导服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复发的概率,在控制好原发性躯体性疾病的同时,可大大减少精神症状复发的病例。加强对家庭社会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医护人员要在病区宣传相关精神卫生知识,预防措施,让探视者了解精神病的性质、症状表现和康复日志,给患者更多的体谅、理解、关怀和爱护,尽量满足患者

2、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不断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出院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消除患者对疾病复发的恐惧心理,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树立信心,逐步回归家庭和社会,达到康复的目的。同时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做到消除偏见,给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帮助和支持。第5页共5页转变医学模式,实行个性化护理。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受药物效果的限制,因此,要给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心理安慰和行为上的指导,用心感知患者的冷暖病痛,用善良智慧和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患者,不论患者的贫富,职业,地位都一视同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份真诚,多一些微笑,多一句鼓励,而少一点冷漠,少一份疏远。根据不同阶段的

3、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和治疗,特别是女性患者,因为女性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的评分均高于男性。精神障碍类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高血压伴发精神障碍3例(6.2%);老年性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1例(2.0%);肝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脑血管病后遗症伴发精神障碍8例(16.6%);老年性抑郁症11例(22.3%);老年癫痫伴发精神障碍2例(4.1%);老年性痴呆18例(37.5%)。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2.0)。老年性各类精神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1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发精神障碍(肺性脑病)感染是重要的促发因素。基

4、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二氧化碳储留和脑缺氧。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在90%以上,开始为嗜睡,可出现朦胧状态,病情加重可发展为昏睡,由昏睡可转变至谵妄、错乱、昏迷状态,也可突然转入昏迷。②躁狂状态。③焦虑抑郁状态。④可出现短暂、片断幻视、幻听和被害妄想。⑤在高龄或有动脉硬化者,当意识障碍消除后可能发生欣快、多言、近事遗忘、虚构、错构、等柯萨可夫综合征和痴呆状态。神经症状有扑翼样震颤、痉挛发作、肌痉挛、锥体束症、眼球运动障碍、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等。2高血压伴发精神障碍发生在严重高血压患者,亚急性发病,严重头痛、头晕、全身乏力、焦虑、忧郁、悲观,主诉增多,对死亡恐惧并仍有躁狂症状。第5页共5页3糖

5、尿病伴发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于微血管病变、心理因素、及维生素缺乏、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精神障碍表现:①神经衰弱综合征:疲乏、失眠、烦闷、疑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②抑郁状态。③焦虑状态。④幻觉状态:偶有一过性闪光、闪电或各种彩色物体的幻视。⑤意识障碍。神经状态则表现为感觉障碍、自主神经改变运动反射改变、脑卒中等。4肝脏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①急性肝性脑病: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呈嗜睡、昏睡、谵妄或兴奋躁动、错乱乃至昏迷。疾病初期可有迟钝、少动或多言、喊叫等轻躁狂表现。少数病人在疾病后期可出现短暂或不可逆的遗忘,甚至痴呆。②慢性肝性脑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可发生

6、持续性精神障碍,表现为人格和智力改变,性格变的急躁、冷淡和乖戾,伴智能障碍。嗜睡、昏睡、错乱状态或昏迷。神经症状多发生在精神症状后,有构音不全、扑翼样震颤、痉挛发作、肌张力增高和病理反射等。5冠心病所致精神障碍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血氧含量的降低等因素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精神症状。同时好争、激动、敌意、过分认真的A型性格易发冠心病,也导致了易出现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状态,妄想状态,可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意识障碍,失神、晕厥发作。神经症状可见脑卒中、痉挛发作。第5页共5页6老年期抑郁性障碍老年人由于社会支持系统减少,丧偶,经济条件差等因素,在老年病房里患抑郁障碍的比例较高,

7、尤其在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高达63.13%。老年抑郁症与青壮年两者之间临床表现是否有本质的差别,尚无统一认识,但至少本病受老化过程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仍具有一些特点。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激越混合状态,患者对情绪活动难以正确表达,焦虑、抑郁、敏感、自卑、兴趣索然、孤独、精力下降、自感身体疲惫,经常提不起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常自责自罪,主动回避社会一切活动,悲观消极有自杀行为,心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