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

ID:6777696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25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_第1页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_第2页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_第3页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_第4页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集体劳动争议管理处理与劳动关系的转型及挑战(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3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时间:2010年12月12日  大会主题发言时间:2010年12月11日10:20-12:2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  主持人:杨河清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  发言人:宋晓梧: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顾问  宋晓梧副会长以"转变发展方式与协调劳动关系

2、"为题做了精彩演讲。指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这就需要提高消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1994年提出了劳动关系和产业关系的时候,还很少有人讨论劳动问题。当时的观点是产权关系的变化一定会导致劳动关系的变化,而处理不好就会扭曲影响社会关系的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主体、配置方式、双方关系、配置的特点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完成了一部分转型,关键问题仍然在艰难探索之中,仍有很多理论分歧较大的地方,比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对低价格劳动力的看法。对于如何提高工资,

3、不能用行政的手段。而用市场配置劳动力,主体要明确,政、企、工三方要分开。劳资集体谈判不能限于一个企业,否则容易发生攀比,需要有地区级、行业级甚至是国家级集体谈判。真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关系,需要工会职能的转变和雇主组织的发展,深层次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变。  邱小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  邱小平司长就"当前劳动关系状况与劳工政策"做了精彩发言。他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实际工作的情况:一是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建设取得了加大进展。表现在劳动关系立法、劳工标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

4、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三方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二是劳动关系进入了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表现在总体和谐稳定,但是一些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面临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新生代劳动者、用工方式与就业形势的多元化等带来的挑战。国家将调整劳动关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也带来了机遇。三是几点提议。我们应着眼于整个劳动关系的转型,促进企业发展与保障职工权益,健全劳动条件标准体系,逐步发展集体劳动关系制度,完善民主参与,健全政府主导下的三方协商体制。  杨俊青: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杨俊青教授  杨俊青教授以&quo

5、t;劳动关系转型与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为题发表了演讲,演讲中对富士康"客户出价减去必要盈利"的盈利模式以及这种模式下的强势管理做出了阐述,并将其和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作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富士康问题给管理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启示,认为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实现由传统"大棒式管理"到"人本管理"战略下"新的劳动密集型"管理战略的转变,实现劳资关系由对立向和谐共赢的转化。  许晓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系教授  许晓军教授发表了题为"劳

6、动关系调整与集体协商谈判"的演讲。演讲首先对协商与谈判的含义作了区分,认为二者存在方法上的区别,但是两个都是不可缺少的;之后许教授对建立集体协商谈判制度的原因以及建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讲解,他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表现在合约以及双赢博弈的形成,这种博弈需要制度的保障,而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平衡、企业的单决制以及国家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是建立制度保障中要解决的问题。许教授认为在制度的建立以及问题的解决中工会应该起到关键性的核心作用,并从认识、能力、结构、主体、规则、目标、手段几个方面对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作

7、用的发挥做出了方向的分析。  陈敬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陈博士    以"集体劳动争议与劳动政策演变"为题做出了演讲,首先陈博士对劳动学科在欧美的边缘化和近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比较,认为很受鼓舞,提出对劳动的研究会随着经济背景有所变化同时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域进行转移,同时认为中国的独特性集中于农民工这一主体,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有所进展但仍然会因为户籍制度对再生产的隔离使得能力上有所局限。同时陈博士对其通过比较的个案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劳动争议与政策的演变做出了分析,从劳动争议由权利为

8、本到利益为本、劳动立法由关注个人权利到关注集体权力、企业工会由上级协助到独立于资方、劳工问题讨论由关注生产体制到注重社会保障配合四个角度分享了研究中的结果与启示。  李丽林: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  李丽林副教授以"转型时期三方协商的作用"为题做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