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

ID:67821213

大小:19.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29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_第1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_第2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_第3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_第4页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第5页共5页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第5页共5页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第5页共5页古代汉语判断句初探第5页共5页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是很重要的一种句式。判断句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使用名词性的词来作为句子的谓语,二是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或类属关系。从判断句的定义、常见形式、表达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能掌握并准确地运用判断句。古代汉语判断句表达功能在古代汉语学习中,一定会学到判断句的句式。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在句型上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不太相同。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会有明显的标志,如“……者……也”出

2、现在句中,就可以把这个句子定义为判断句。但从古至今,人们对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的研究和定义都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都还在不断的探索中。故本文就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一、如何判断古汉语“判断句”有的学者认为,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的。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这样就定义了判断句的谓语的词语属性是名词性的词语。还有人说,判断句就是表示判断的,实际上就是某一个事物是或不是那个事物。这是根据句子的逻辑思维来判断句子的类型。还有的人把这两种观点进行总结,觉得判断句是使

3、用名词类的词语作为句子的谓语,并且表示主语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由此看来,人们在对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发现古代汉语中判断句的确定是句子的谓语属性和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谓语的属性是用来判断句子类型的重要因素,因为判断句的名词性谓语属性既有外在的表达方式,又能够区别句子的类型。所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这是确定判断句的条件,不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如《左传・隐公元年》:“制,严邑也”一句,就是用名词“严邑”(

4、险要的城镇)作谓语,表示判断,主语“制”和名词性谓语“严邑”是类属关系。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一般形式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形式很多,用法也很灵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主语加上名词性谓语,主语、谓语之间用语气词“者”“也”帮助表示判断;二是主语加上副词再加上名词性谓语;三是主语加上“为”再加上名词性谓语;四是主语加上“是”加上名词性谓语。1.主语加上名词性性谓语的判断句。这种形式的判断句是最常见的,且以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也”煞尾的句子居多。如《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项羽本纪》:“楚左尹者,项

5、羽季父也。”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典型的判断句形式。此外,根据判断句强调的对象不同,有时也会有在主语后省去“者”,或在谓语后不用“也”,或”者“、”也“都不用的判断句。如《赤壁之战》:“我,子瑜友也”,只在谓语后用“也”,有突出谓语的作用。《魏其武安侯列传》:“天行者,高祖之天下”,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主要是为了强调主语。《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者”和“也”都没出现,直接在主语后加上一个名词性词组表判断。2.在主语和谓语间加上“乃”“即”“则”“非”等副词的判断句。如《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项羽

6、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孟子・攘鸡》:“是非君子之道也”。这些判断句的谓语前面加上了副词“乃”“即”“则”等作状语,可以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又如,《国语》:“此则寡人之罪也”在谓语前加上否定副词“非”作状语表示否定判断。3.用“为”帮助判断的判断句。“为”字在古汉语中是否可以作判断词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觉得“为”不是判断词,它只是一个意思应用的比较宽泛的动词。如《左传・襄公二十年》:“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在这样的句子中“为”译成“作为”或“算作”,所以“为”

7、不应该是古汉语中真正的判断词,这种句子属于叙述句。然而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颖考叔为颖谷封人”及《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这些句子中,“为”都可以翻译为“是”,表示的就是主语是什么的意思,也即在一些表判断的句中,“为”的动词义已经虚化,作用和现代汉语中的系词“是”差不多,所以“为”在这类句子中应该就是用来表判断的判断词。4.用“是”做判断词的判断句。“是”在现代汉语中是用于主谓之间表示肯定判断的一个系词,但在古汉语中其最常见的用法是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在句中作主语或复指前面出现的主语。如《荀子・天论》:“星

8、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这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都是指示代词,位于句首作判断句的主语,复指上文出现的内容。这种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是”的作用和“此”相当,不是判断词。判断词“是”,就是由上述的指示代词“是”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