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ID:6787952

大小:2.19 MB

页数:96页

时间:2018-01-25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1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2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3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4页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任楼煤矿150万t新井设计(含全套cad图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位置与交通任楼井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约30km的濉溪、蒙城两县交界处,行政区划属濉溪县南坪镇和蒙城县许疃镇管辖。井田内的矿区公路东接宿(县)~蒙(城)公路,北至淮北市;矿区铁路支线从井田中部向西约40km至阜(阳)~濉(溪)线的青疃车站可到全国各地。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1.1.2地形与河流任楼井田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平坦,自然标高一般为+25~+27m,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井田内有澥河流过,其下通淮河,最高水位历年均低于地表,井田内百年一

2、遇最高洪水位为+26.0m。井田外东北侧为浍河,其最高洪水位达+28.34m(1965年临涣水文站),曾酿成内涝。1968年12月新汴河开挖完成以后,最高洪水位为+26.98m(1977年7月31日),对矿区不构成威胁。图1-1任楼煤矿交通位置图1.1.3气候与气象任楼地区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系我国湿润和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一般春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18m/s;年均降雨820mm,雨期多集中在6~9月份;年均气温14.3℃,最高达41℃,最低为-23.2℃;年平均

3、蒸发量1774mm,无霜期为218d。全套设计,联系QQ1.1.4地震10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皖革发(79)151号文指出,本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南京地震大队1973年9月对临涣矿区鉴定意见亦为7度。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的勘探程度自1956年临涣矿区普查找煤开始到2004年6月止,本延深区共施工钻孔46个,累计工程量34403.11m(见表1-1),前后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表1-1阶段施工钻孔工程量汇总表勘查阶段工期(年)钻孔(个)工程量(m)备注预查1956~196100地震勘探普查1964~19

4、6521231.79电法勘探详查1973~197453733.84勘探1976~19792418098.44地震勘探补充勘探1997~20041511339.04三维地震勘探合计4634403.111)、预查阶段1956~1961年开始了临涣矿区普查找煤,提交了“1:20000涡阳、蒙城、宿县地区电法报告”(1957年);“韩村~五沟地震勘探报告”(1961年)。本区无钻孔控制。2)、普查阶段1964~1965年,物探队、第三勘探队对临涣矿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普查勘探工作,提交了《宿西地区电法勘探报告》、《童亭地区(即临涣

5、矿区)普查报告》,该阶段在本区共施工钻孔2个,工程量1231.79m。3)、详查阶段1973~1974年,安徽煤田地质局组织队伍对临涣矿区进行总体详查勘探会战,提交了《临涣矿区总体详查地质报告》,此阶段落在本区内5个钻孔,工程量3733.84m。4)、勘探阶段1976~1979年,物测队,第三勘探队对任楼井田进行精查综合勘探,提交了《安徽省淮北煤田临涣矿区任楼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此阶段本区共施工钻孔24个,工程量18098.44m。5)、采区补充勘探阶段1997年中四采区补勘,落入本区钻孔1个,工程量595.20m

6、。1998~2002年,Ⅱ1、Ⅱ2采区补勘,共施工了钻孔14个,工程量10743.84m。1999年3月由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对Ⅱ110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并于2000年3月提交了三维地震勘探报告。2001年10月先后由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和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对Ⅱ2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分别于2002年3月提交了各自的三维地震勘探报告。2003年6月~2004年6月由安徽煤田物探测量队对任楼井田中五采区及其深部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并于2004年6月提交了三维地震勘探报告。1.2.2井田

7、煤系地层任楼井田属全隐蔽煤田,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和第四系(见表1-2)。详细地质情况见附图:地质综合柱状图。表1-2地层简表地层系统地层界线接触关系地层厚度(m)主要煤层标志层界系统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整合88~10497更新统假整合新第三系上新统假整合39~6751中新统不整合95~215147似直隶平卷螺化石老第三系不整合最大揭露层厚度459.2m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平顶山砂岩整合>670上石盒子组K3砂岩整合90~15012831、32煤层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及长石、石

8、英砂岩组成下统下石盒子组82煤下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整合215~28023651、52、72、73、82煤层骆驼钵子砂岩10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组太原组一灰顶板整合110~15013010、11煤层10煤与11煤间的“叶片状砂岩”及11煤下的海相泥岩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十二灰下砂岩、粉砂岩整合128.87~130.46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