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声律启蒙

蒙学-,声律启蒙

ID:67902516

大小:45.3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11-05

蒙学-,声律启蒙_第1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2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3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4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5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6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7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8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9页
蒙学-,声律启蒙_第10页
资源描述:

《蒙学-,声律启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蒙学-,声律启蒙篇一:蒙学传统蒙学与中国文化精髓(2021、9、26)陈文忠一、传统蒙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蒙学”含义1、“蒙学”辞源“蒙学”一词,源于《易经》。《易经》前四卦:乾、坤、屯、蒙乾卦第一:天乾坤卦第二:地坤屯卦第三:初生蒙卦第四:蒙稚——“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2、“蒙卦”释义:《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今译: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渐启蒙稚;君子因此果断决定自己的行动来培育美德。)3、“蒙学”含义古代“蒙学”也称“蒙馆”,是古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伦理道

2、德。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等。“蒙学”者,启蒙教学也,通过识字教学和诗礼教育,开发童蒙智慧。“蒙学”被古人视为“圣功”,是一种伟大的事业。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三级:蒙学堂、寻常小学、高等小学。蒙学堂简称蒙学,入学年龄为五岁,修业四年,设修身、字课、读经、史学、舆地、算学、体操等课程。仅有章程,并未开办。(二)蒙学之书的产生蒙学之书,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先秦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学读物,以识字为主。秦代李斯的《仓颉篇》:秦朝为了统一和简化文字,改用小篆编写了三种字书;李斯作《仓颉篇》、胡母敬作《博学篇》、赵高作

3、《爰历篇》,作为儿童识字课本。西汉时合为一本,改为隶书,统称《仓颉篇》。原书已佚,清人有辑本。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一名《急就章》。今本三十四章。大抵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编成韵语,多数为七字句,以教学童学字。首句有“急救”两字,故以名篇。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收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南朝梁武帝时期的蒙学名篇《千字文》,就其编撰意旨而言,仍以识字为目的。据唐代李绰《尚书故实》载,梁武帝为了教育儿子读书,让殷铁石选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交给周兴嗣,并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利用一夜时间,将这些字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

4、些文字一经组合,不仅连贯押韵,而且文意完整,由于构思精巧,文采飞扬。人们往往视《千字文》为美妙的文章,反而忽略了它初始的编撰用意。(三)蒙学之书的发展蒙学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物质生产的进步和平民对知识的需求密切相关。古代“四民”,称“士、农、工、商”。教学与教材出现事实上的“双轨制”:“士”:“学以居位曰士”,居位就是做官;要做官,非通经籍、应科举不可,儒家经籍便成了士大夫阶级的法定教科书。“农、工、商”:无非“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但也需粗通文字,以应付生计,不得不另求简便之路。“蒙学”于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唐代的《兔园册》:据王应麟《困学纪闻

5、》,为唐梁王李恽僚属杜嗣先著。李恽有兔园,因以名为《兔园册》。收集古今事迹,用对偶文句匪类编集,分四十八门,三十卷。五代时流行于村塾,作为学童读本。此书已佚,仅存序文残篇,见《鸣沙石室佚书》。《新五代史·刘岳传》:“岳名家子,好学,敏于文辞,善谈论……宰相冯道世本田家,状貌质野,朝士多笑其陋。道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刘)岳在其后,道行数反顾,赞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故岳举以诮道。道闻之大怒,徙岳秘书监。”(《新五代史》,第632页。)《兔园册》,后用以指读书不多的人当作秘本的肤浅书籍。隋唐五代,蒙学读物的功能为之一变。这一

6、时期蒙学读物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识字的功能已逐渐减退,而知书达礼的功能不断增强,宣扬伦理道德和传授历史知识成了主要特色,前者以《太公家教》为代表,后者以《蒙求》为代表。《太公家教》是唐中叶以后在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蒙学读物,它主要辑录前人的嘉言警句而成,其内容以道德说教为主,强调教子之法,常令自慎。言不可失,行不可亏。”其行文以四言为主,亦杂以长短不一的句式,这种体式对后世的《增广贤文》、《名贤集》有一定的影响。唐代李瀚撰写的《蒙求》,采取经传故实,编为四言韵语,共596句,2389字。全篇对仗工整、韵律纯正,如“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之类

7、。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医药、占卜等等,确实是一部知识性的教材。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曰:“自中唐至于北宋,是书为童蒙课本,最为通行”。宋代的“村书”:陆游《秋日郊居》第七首:“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陆游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此类为田夫牧子所诵读的“村书”,便是唐宋以降的“蒙学”书了。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