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

ID:67975887

大小:1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9-23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1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2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3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4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5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6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7页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_第8页
资源描述:

《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工萧氏松茎捕捉防治论文摘要:根据人工捉虫的生产实践,分析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有虫株率在35%、50%、80%左右的三种林分经过治理后与各对照林相比下降了70.57%、76.17%、80.80%,效果显著。树木死亡率只有0.33%,明显小于对照林的6%,有效阻止了树木死亡,挽回了经济损失。 关键词:人工捕捉萧氏松茎象幼虫效果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dae松茎象属Hylobitelus,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松科植物的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湿地松Pinuselliotti

2、iEngelm、火炬松Pinustead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茎部蛀害韧皮组织为害,严重时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 目前,在江西省10个设区市50余个县(市)都发现了萧氏松茎象,面积已达157.33万亩,枯死树500万余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此外,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都先后报道了萧氏松茎象的发生,并呈逐渐蔓延扩散之势。因此,萧氏松茎象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治对象。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

3、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从2000年起,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展开了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但还没有一个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防治萧氏松茎象。本文对信丰县万隆林场生产中捕捉萧氏松茎象幼虫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防治萧氏松茎象提供借鉴和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概况与方法 1.1林地概况 林地位于信丰县万隆林场龙头工区,面积2000亩,是萧氏松茎象重灾区。林地为人工湿地松林,有少量次生杉木,林分组成9湿地松十1杉木,林龄11年,主林层郁闭度0.75,林下植被盖度90%,以铁芒萁Dicranopterislineari

4、s(Burm.)Underw.为主。 1.2人工捉虫方法 2005年于成虫尚未羽化,而幼虫多为3—6龄的8月下旬)—9月中旬,由民工逐株查找被萧氏松茎象危害的湿地松。发现有流脂的树木,用柴刀削开流脂孔,然后沿蛀道找萧氏松茎象幼虫,至蛀道末端。并于11月下旬进行第二次清查。 1.3调查方法 在人工捉虫之前,对林地的有虫株率进行调查。每个调查样地从山脚隔两行开始垂直等高线向上调查100株,并用红漆进行标记。按有虫株率0—40%,41—70%,71—100%划分为轻、中、重三种受害林分。每种林分调查样地3个,并各设1个样地不捉虫进行对照。共调查样地12个,记录

5、有虫株数。2006年8月中旬,对12个样地按上述方法对标记树木进行调查,记录有虫株数和死亡株数。 2结果与分析 2.1数据分析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表1人工捕捉萧氏松茎象效果 样地 捉虫前 捉虫后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 平均(%) 有虫株数/株 有虫株率(%) 平均(%) 下降率 死亡率 轻 1 34 34 35 10 10 10.3 70.57 0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6、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2 34 34 11 11 3 37 37 10 10 中 4 46 46 53.3 11 11 12.7 76.17 0 5 61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61 13 13 6 53 53 14 14 重 7 80 80 7.7 17 17 153 80.80 0.33 8 84 84 15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

7、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15 9 75 75 14 14 CK 10 36 36 46 46 -27.7 0 11 55 55 63 63 -14.55 1 12 第8页共8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83 83 91 91 -9.64 6 注:有虫株率=有虫株数∕调查数; 下降率=捉虫前虫株率-捉虫后虫株率/捉虫前虫株率; 死亡率=死亡株数/调查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工捕捉萧氏松茎象幼虫后轻、中、重三种林分分别比捕捉前下降了70.57%、7

8、6.17%、80.80%,而对照林分别上升了27.70%、14.55%、9.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