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

ID:68043898

大小:1.31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1-11-06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1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2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3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4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5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6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7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8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9页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毛泽东少年时期诗词赏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领风骚,词风飘逸毛泽东诗词欣赏知人论世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读过的诗毛泽东藏书中留有阅读印记的,包括圈画和批注,涉及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诗词曲赋总计1590首,诗人429位。至于读过而未留印记者难以统计。在你读过的毛泽东诗词当中,哪一首给你的印象最深,或你最喜欢哪一首?【美好回忆】壮志凌云早年毛泽东的人生志愿: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

2、,做一个奇男子。井赞(1906年秋)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注释1、天井:指江南地区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宅院。2、囿:局限,拘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1906年秋,十三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有一次,私塾的教书先生毛宇居有事要外出,行前再三叮嘱学生们要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读书,不许私自走出私塾。但先生走后。毛泽东就跑到后院去玩了。先生回来知道后非常生气,要罚毛泽东,便指着院子里的天井要毛泽东做一篇天井赞毛泽东于是将天井观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后,便脱口而出:“天井四四方……”同学们听了无不拍手叫好,毛泽东当时不过十三岁,这么短的时间

3、内便出口成章,如此敏捷的才思,破不亚于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使得毛宇居从诗中意识到自己教学生的弊端,还觉得诗中隐含着一个很不平凡的思想。他不禁从内心感慨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他的这位堂弟学生,后怕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毛宇居是毛泽东的本家哥哥)这首诗见景生情,托物寄兴,有一定的寓意,初步显露出毛泽东超过一般学子的诗才。该诗运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现象。通过对常见事物的描写,却表达出了深刻的道理。全诗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小鱼”,喻指的是尚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们,他们被困在狭窄的“天井”里,只能“喝井里水”,营养有限,得不到适当的锻炼,那样是永远也不能真正长大的。全诗思想激进,压抑

4、愤懑之气流淌其间,比喻生动形象,浅显诙谐的文字中暗藏深刻哲理,给人以深深启迪。七古·咏蛙毛泽东七古咏蛙——毛泽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注释1、踞(jù四声):蹲或坐。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中这样写道“昔之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2、独坐:独自坐下。刘熙的《释名》中说:“人所坐卧曰床。......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创作背景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凡来东山高小读书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读经、“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

5、东却联系人民的痛苦,民族的危急,祖国的前途,写出了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校长李元匍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东山小学环境优美。它坐落在离城二三里的东岸坪,背依巍峨苍翠的东台山,面向碧波荡漾的连水河,左右是平展宽阔的稻田。学校围墙内,便河环绕,树木青葱。当春天来了以后,蛙声四起,激发了毛泽东那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童心。创作背景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咏蛙》这首诗。两年之后,毛泽东到长沙继续求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送给表兄远君(一说送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其凌云壮志。了解少年毛泽东的这一番曲折经历,再来看《咏

6、蛙》这首七言古风,体悟其蕴涵的丰富情思,可以说它是少年毛泽东英雄情怀的绝妙写照。首两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是说,独自坐在池塘边上好像老虎蹲着,在树的绿荫下修养精神。写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养。青蛙经常生活在稻田、沟渠和池塘的水边。“独坐池塘”,既写出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又突出了青蛙的独特个性。“如虎踞”,这一放大了的青蛙形象,正是作者广阔胸怀的一种表现。那时到东山小学来读书的,多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穿绸缎,着轻裘,入学时不是坐轿而来,就是有人护送。毛泽东穿着粗布大衫,很旧,口音难听,年龄很大才读小学,而且是外乡人。那些阔气的学生觉得他很“土气”,瞧不起他。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矮

7、人一等,倒觉得比那些求官发财的学生和骄横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的多。“独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既是胸怀大志青少年形象的写照,也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写照。第二句通过写青蛙在“绿荫树下养精神”的描写,道出了自己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情况。他争分夺秒地阅读了中外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边读边记边批,从中寻找救国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写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国文老师谭永春阅后批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