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ID:6818443

大小:134.5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01-27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二、项目简况(一)建设单位: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有限公司(二)建设地址:睢阳区应天书院原址(三)项目负责人:(四)总投资:10000万元(六)建设期:2年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享誉中华。商丘地处中原,是春秋“轴心时代”文化的集中发源地,老子、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均在这里,南北不到百里之内,是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的故乡,诸子圣贤的思想光辉在这里深入普照,其中儒、道、墨、法、兵家思想当在其中,范仲淹生长和成才于商丘,对诸子圣贤的学说融

2、会贯通,深刻领会。“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他把《周易》所阐述的朴素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作为自己观察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是他一生的思想与实践的指导原则,“为民”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所以他的思想体现了爱民、顺利、利民、养民、顺民、与民同乐的主张。他把孔子“仁爱”的思想作为自己道德伦理的思想,修养的根基,并吸收孟子的民本思想成分,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艰苦实践精神,被范仲淹在改革实践中奉为主臬,同时在军事思想上也吸收了墨家的战略防御思想。主题公园,是一座城市深层次文化底蕴、文化氛围的表露。建设一座高品位的大型主题公园,不仅

3、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一座城市现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不仅需要有代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摩天大厦、国家大剧院、以及“鸟巢”、“水立方”、“奥运主题公园”等现代人文文化的公共设施,也需要通过现代生产力和经济力,在已有的人文资源上,建设起能集中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标志,反映现代人用新的视角回眸历史和对历史的认识。范仲淹文化主题公园,就是在顺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高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好形势下,浓缩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表现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道文化大餐。四建设内容与

4、规模该公园主要由核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区组成,立意新、起点高、命题大、规模宏伟、内涵丰富、系统性和可塑性强;项目具有独创性、超前性、文史性、以及历史的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众多的人文古建筑来呈现。目前,该主题公园已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通过开发和建设一些相关的浏览和娱乐服务配套设施,为中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行、游、住、食、购、娱”基本条件,实现“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娱教育、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使游客达到“情在文化中净化,意在文化中升华”,充分体验文化的无穷乐趣。因此,有效整合范仲淹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旅游整体上水平,培植商丘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巨

5、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公园大门、道路广场、电力供排水、排污设施建设等。(二)古建筑景点修缮(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为增进公园旅游服务水平,新建旅游休闲度假村、水上娱乐园、旅游购物、餐饮住宿、旅游运输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范仲淹(989-1052),祖籍苏州,生于河北,幼年成长于山东邹平,但他自大中祥符四年(1011),到睢阳应天书院求学后,就一直结缘于商丘。可以说范仲淹求学在商丘、学成致仕在商丘、结婚在商丘、生儿育女在商丘、母亲奉养在商丘、母亲去世在商丘、为母丁忧在商丘、教学在商丘、冒哀上

6、书主张改革在商丘、职田在商丘、一生家计在商丘、后人至今在商丘、重要政治学术思想形成在商丘,可见范仲淹与商丘的关系极为深厚。所以志书称他是商丘乡贤,商丘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家”就是商丘,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1)、范仲淹求学致仕在商丘。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前商为商都,春秋为宋都,汉为梁都,唐为睢阳,因是后周为归德军的治所,“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故北宋的“宋”就源于商丘,1006年改成应天府,1014年升为南京。北宋应天府是当时经济、文化、交通之中心,它“南临汴水,西牵京师”,禁喉关陕,东蔽江淮,舟车涌会,是京城汴水入运河的必经之路,是“一方之都会”。应天

7、书院就设在这里,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而且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一个书院。应天书院的教学声誉很高,曾有“七榜五十六”之美称,就是在宋太祖年,书院学子每年有八名左右中进士,创教育成绩之辉煌。正因为当时应天书院影响很大,范仲淹在山东澧泉寺读书三年的最后日子里,由于继父朱文翰病逝,且又闻自己身世,所以才“感愤自立,决欲自立门户,佩剑经趋南都”,即到应天书院求学。从此,23岁的范仲淹,离开了山东,开始了应天书院五年的苦读岁月,也从此以后,一直结缘于商丘,成为商丘的“乡贤”和“商丘人”。关于范仲淹在应天书院的苦读生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