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

ID:6820976

大小:7.22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1-27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不连沟煤矿5.0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11.2井田地质特征41.3煤层特征82井田境界和储量122.1井田境界132.2矿井工业储量133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3.1矿井工作制度17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74井田开拓20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04.2矿井基本巷道295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345.1煤层地质特征345.2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55.3带区车场选型设计376采煤方法396.1采煤工艺方式396.2回采巷道布置5

2、07井下运输527.1概述527.2带区运输设备选择538矿井提升568.1矿井提升概述568.2主副井提升569矿井通风及安全589.1矿井地质、开拓、开采概况589.2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609.3矿井风量计算639.4矿井阻力计算679.5选择矿井通风设备73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9.6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7510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80参考文献81浅析煤炭绿色开采820引言821国内外研究现状831.1绿色开采技术现状832减沉开采832.1减沉开采843保水开采893.1保水开采

3、894煤与瓦斯共采954.1煤与瓦斯共采955矸石减排975.1矸石减排97英文原文101中文译文106致谢110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23页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不连沟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最北部,行政隶属准格尔旗东孔兑乡,隔黄河北与托可托县为邻,东与清水河县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11°16′00″~111°20′00″,北纬39°55′45″~40°00′00″。全套图纸,加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黄土高原,

4、呈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表被广厚的黄土和风积沙大面积覆盖,只在较大的冲沟中才有基岩出露。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树枝状冲沟十分发育。地形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海拔约1127m~1346m,高差219m。大(同)准(格尔)电气化铁路全长264km,向东与大(同)秦(皇岛)线接轨,西至矿区薛家湾镇;准(格尔)东(胜)铁路东起大准铁路薛家湾站,西接包(头)神(木)铁路巴图塔站,全长145km。正在建设的呼(和浩特)准(格尔)铁路专用线(全长116km),可将准格尔煤炭就近运送到托克托电厂及呼和浩特市。井田的西部

5、、北部有S103道在井田内通过,北距呼和浩特约95km,南至薛家湾镇约23km。薛家湾镇现有数条高等级公路分别到达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区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矿区内公路、铁路交通已形成网络,交通十分方便,矿区交通位置如图1-1。1.1.2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热而短暂,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3℃~7.6℃,最低气温-36.3℃,一般结冰期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1.50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总蒸发

6、量为1824.7mm~2204.6mm,是降水量的5~8倍。本地区无霜期约150天。区内受季风影响,冬春季多风,风速一般为16m/s~20m/s,最大风速40m/s。区内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本地气候有所变化。气温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季节性温差也逐年减小,地区性扬沙天气和沙尘暴次数增多。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23页图1-1交通位置图1.1.3矿区的水文情况井田内发育有大不连沟、小不连沟、不连沟、房塔沟、水涧沟等,其支沟特别发育,沟源及两侧多有泉水涌出。雨季多爆发山洪,流量

7、大,旱季时有干涸。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第23页黄河从井田东缘流过,为井田最大的地表水体。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头道拐水文站观测资料,水位高程最低984.52m(1978年7月20日),最高990.33m(1981年9月26日);河水流量最小55.2m3/s(1980年6月27日),最大5150m3/s(1981年9月26日)。1.1.4气象及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热而短暂,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5.3℃~7.6℃,最低气温-36.3℃,一般结冰期为每年10月至

8、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1.50m。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408mm。年总蒸发量为1824.7mm~2204.6mm,是降水量的5~8倍。本地区无霜期约150天。区内受季风影响,冬春季多风,风速一般为16m/s~20m/s,最大风速40m/s。区内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本地气候有所变化。气温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季节性温差也逐年减小,地区性扬沙天气和沙尘暴次数增多。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划分,本区地震动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