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

ID:68261300

大小:832.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1-11-12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1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2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3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4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5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6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7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8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9页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1)汇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热的分类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数。实热——面红、目赤、口干、高热、舌红、里热苔黄、脉数有力。虚热—面色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脉细数一、清热药的含义:凡药性寒凉,能清除里热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清热药。二、清热药的通性及作用:味甘、苦,性寒凉,主要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退虚热之功。还兼燥湿、利水、滋阴之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药有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镇静等作用。三、清热药的分类及适应证:1、清热泻火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实热亢盛证及脏腑热证。2、清热凉

2、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不退,神昏发斑及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3、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实火证。如湿温、泄痢、黄疸、小便淋沥涩痛,阴肿、阴痒、湿疹、疮疡等。4、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蕴结证。如咽肿、目赤、牙龈肿痛,疮痈、疔毒等证。5、清退虚热药--用于阴虚火旺证之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四、清热药的使用注意:1、注意选择配伍:2、清热药性多苦寒,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故脾胃虚弱者当慎用。3、阳虚证,寒湿证,真寒假热证忌用4、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以勉克伐太过,损伤正气。第1节 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药)含义:凡性偏寒凉,

3、以清泄气分实热为主要作用,治疗急性热性病及脏腑热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特点:1、性味苦、甘、寒,归肺、胃经,有清热泻火之功。2、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热证。3、本类药清热作用强,易伤正气,故对体虚患者使用时用量宜轻或配扶正之品。石膏药材石膏※石膏《本经》中品处方:生石膏、煅石膏。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收湿止血(煅)功效分析:辛寒清散,归肺胃能内清肺胃之火,外散肌肤之热。以内清外散为功甘寒清润,能清热生津,胃腑滋润则烦渴自止。煅后性变收敛,能敛疮生肌止血,只供外用忌内服。故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特点:内清外散应

4、用:身大热,口大渴1、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汗大出,脉洪大用石膏以清热泻火。如白虎汤(石膏30g 知母15g 梗米30g 甘草6g)水煎服若热毒发斑用化斑汤(白虎汤加玄参、犀角)或三黄石膏汤(石膏、黄芩、黄柏、黄连、麻黄、栀子、生姜、大枣)水煎服。治发斑、狂躁、昏迷等。肺热喘咳2、用于     用石膏清泄肺热之功而治之。心烦口渴如麻杏石甘汤。头痛牙痛3、胃火上炎证胃火炽盛,波及经络实热消渴循经上炎扰于清阳,经气不通所致。用石膏善清泻胃火,如清胃散(石膏、升麻、黄连、生地、丹皮等)水煎服治头痛。再如玉女煎(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牛膝等)或石膏汤(石膏30g、防风

5、3g、白芷3g、荆芥3g)水煎服,治牙痛。亦可用石膏、生地、知母、麦冬等同用治消渴证。4、用于湿疹湿疮、疮溃不敛--用石膏煅后收敛之性以治之。如三白散(煅石膏60g、轻粉5g、枯矾10g)研细粉外用或石膏500g、冰片15g研细外用治痔瘘。。此外:石膏近年来多用于治疗热性传染病、如肺炎、乙脑、流脑等属于气分实热证均可治疗。治乙脑验方:石膏120g、大青叶30g、鲜生地60g、黄芩12g、炒栀子、丹皮、紫草各10g、黄连、玄明粉各6g。水煎服总之,石膏味辛甘而气大寒,归肺胃二经,因味辛主散入肺胃走肌表则解肌退热,味甘主补,与寒相合则生津止渴,故石膏能内清肺胃之

6、火,外解肌肤之热,并能止渴除烦。凡外感热病,邪传阳明气分,出现壮热、烦渴,狂躁不安,汗大出脉洪大等,石膏为必用之品,近来实践证明,石膏在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等热性传染病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歌诀: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化斑,肺热胃火可平,敛疮外用火煅。寒水石功同石膏偏治热毒疮痈及丹毒和水火烫伤等。石 膏-除烦止渴,主热病心烦清热泻火寒水石-利窍消肿,主水肿丹毒二者均主热入气分之四大症。※知母《本经》中品药材知母处方用名:知母肉、肥知母、坤肉、盐知母。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苦寒入肺经则上清肺热而泻火以清润为功甘寒归胃则中清

7、胃热而除烦渴入肾经又能下润肾燥而滋阴脏腑滋润,燥邪自除,烦渴自止,故有诸功,特点:以清润见长。应用:1、用于热入气之四大症—同石膏肺热咳嗽2、用于痰黄粘稠用知母清热养阴咽干而痛润燥之功而治之,如二母丸(知母、贝母)研细炼蜜为丸(单方:知母、贝母、款冬花)水煎服。骨蒸潮热盗汗3、用于阴虚火旺证:消渴多饮多尿用知母肠燥便秘不通甘寒之性清肺胃之火而滋肾阴。如知柏地黄丸治潮热盗汗。玉液汤(知母、山药、黄芪、内金、葛、半夏、五味)或二冬汤(知母、天冬、麦冬、生地、首乌)消渴多饮多尿。或知母、生地、当归、麻子仁等治便秘不通。用量用法:6-12-18g,入汤剂。使用注意:

8、寒饮咳嗽、脾虚便溏者忌用。现代研究:本品含皂甙及芒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