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

ID:6833332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7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_第1页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_第2页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_第3页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_第4页
资源描述:

《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作者:时间:2009-11-30来源于:骨髓穿刺术(bonemarrow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一)适应症1.采取骨髓液进行各种检查,协助诊治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2.证实骨髓中是否有异常细胞浸润如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3.采取骨髓液作骨髓移植。4.特殊毒物检验及鉴定如酚、醌等。(二)禁忌症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三)体位和穿刺点①髂前上棘穿刺点,位于髂前上棘后1~2cm,该部骨面较平,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患者取仰卧位。②

2、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距后正中线约4~6cm;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③胸骨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可置枕头,使胸部略为突出。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仍需作胸骨穿刺。④腰椎棘突穿刺点,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一般选择第11~12胸椎或第1、2、3腰椎棘突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前者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向前伏势式,使腰椎明显暴露;侧卧位时体位同腰穿。⑤3

3、岁以下小儿可穿刺胫骨头部内侧。(四)术前准备1.术者准备术者应认真体检,对患者行出、凝血时间检查。备齐穿刺物品,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和骨穿包等携至操作地点。骨穿包内应有:骨髓穿刺针、10ml和20ml注射器、洞巾、纱布、棉球、载玻片6~8张、推玻片1张,按需要准备细菌培养管等。2.病人准备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帮助病人摆好体位,儿童或不能合作者由其他人帮助固定体位。(五)具体操作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2.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3.用

4、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针体略向腹部倾斜,针体与骨面成30-45度角),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5.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有少量红色

5、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3ml为宜。6.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急速涂片数张备作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如临床疑有败血症,则于骨髓涂片后,再接上注射器抽取骨髓液1.0ml于试管中,送骨髓培养。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块堵塞,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即可取得骨髓液。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仅吸出少许稀薄血液,则称为“干抽”,此种情况多见于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需要更换其他部位再穿。8.抽吸完毕,应将针芯迅速插入

6、;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针孔上,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9.穿刺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一般静卧2~4小时,无任何变化可照常活动。(六)注意事项1.术前行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胸骨外板厚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4.抽吸液量如为作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

7、判断、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致涂片失败。6.如穿刺过程中,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应作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骨髓穿刺术操作规范  骨髓穿刺术(bonemarrow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各类血液病(如白血病、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诊断。  (2)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需

8、行骨髓细菌培养或寻找疟疾及黑热病等原虫者。  (3)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恶性肿瘤可疑骨髓转移者。  (5)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