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

ID:6841875

大小:122.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1-27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_第1页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_第2页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_第3页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_第4页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深基坑支护施组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地质概况三、施工条件四、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五、施工材料的进场计划六、现场组织管理体系及劳动力计划安排七、施工方法八、施工技术措施九、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十一、质量保证措施、管理体系及质量指标十二、安全生产措施及管理体系十三、冬、雨季及夜间施工措施及管理体系十四、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十五、文明施工及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及管理体系十六、对本工程重点、难点、

2、特殊部位处理的详细方法及措施十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工期措施十八、竣工资料提供情况十九、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二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1.工程描述拟建工程为【XX·XX】基坑支护工程,本工程由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本基坑支护由XX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由------负责工程监理。·35·【XX·XX】位于XX市XX区繁华的珠江路小营路口,南邻内秦淮河,西侧为已拆迁场地,东侧与发展大厦(龙蟠中路)相邻。拟建工程总用地面积4177m2,容积率5.01,总建筑面积为28

3、968.70m2,其地上建筑面积为20943.93m2,地下建筑面积为8024.77m2。由1幢15层综合楼主楼、2幢12层办公楼辅楼、1幢5层商业裙房、1座3层立体花架以及3层地下车库组成。框架结构,综合楼主楼高度约80m,基础开挖深度约18m。场地±0.00相对于绝对标高为9.60m。本工程桩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桩,预计总桩数为200根,桩长为44.00左右,桩径为800,具体根据设计图纸出来后再详定。本工程基坑实际开挖深度约为18M,本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采用:(1)整个基坑东侧(EF段)采用

4、连续墙加三层钢筋砼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连续墙槽段分缝处外出侧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补强处理。(2)其余三侧(ABCDE段、FA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三层钢筋砼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基坑外围(ABCDE段、FA段)采用三轴深搅桩形成全封闭的止水帷幕。(3)整个基坑内采用管井进行疏干坑内地下水,基坑四周布置观测井。基坑支护施工参数见下表(略)。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1)《XX市XX﹒XX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工程施工图》;(2)《建筑质量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5、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6)《建筑基坑技术规范》YB9258-97(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96:97)·35·(9)《钢筋焊接头试验方法》JGJ/T27-200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范》JGJ33-200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6、-96(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14)《XX市XX﹒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其它国家及江苏省、市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3.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达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施工中严格按照我公司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进行现场管理,各项质量指标达到优良标准。(2)工期目标:总工期为115天;其中工程桩与基坑支护连续墙、三轴搅拌桩、钻孔灌注桩计划工期为60天,支护截桩、圈梁、回檩梁和内支撑计划工期为55天

7、。(3)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安全生产、无人身及机械事故,无交通事故。充分发挥我公司的施工优势,本工程我方采取硬地平施工,保证达到XX市标准化管理合格现场,争创市级文明工地。二、地质概况拟建场地位于珠江路小营路口,原为密集居民区,现已拆除,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9.14~9.99m。场地北侧为珠江路,南临内秦淮河,河面宽约7.5m,水深1.3m,河底淤泥厚度0.2~0.5m,勘察期间河水面高程为6.15m·35·。河岸两侧设有污水箱涵,岸坡已作石砌护坡处理,河底未经处理。场地地貌为古河道漫滩。

8、场地勘探深度内岩土层分布,现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①~1杂填土:杂色,由碎砖、碎石混少量粉质粘土填积,呈松散状。碎砖石含量在30~40%,局部达50%。①~2素填土:灰褐~灰黄色,软塑为主,土质不均匀,部分为可塑,局部为流塑,由粉质粘土夹少量碎砖石填积,局部为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填积,填龄在10年以上。层顶埋深1.3~2.8m,层厚0.3~4.4m。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局部为软塑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含腐植物,高压缩性。呈透镜体分布,层顶埋深4.1~6.0m,层厚0.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