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养殖相关知识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

ID:6845748

大小:9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1-28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_第1页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_第2页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_第3页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_第4页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刺参养殖相关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刺参养殖相关知识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被列为“八珍”之一,在海参中最为名贵,营养价值极高。刺参含蛋自质76.5%,脂肪1.1%,还含有无机盐、糖类及磷、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海参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药书记载,海参具有补肾益精,对治疗肺结核咯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疗效。刺参体内含有一种酸性粘多糖,对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受到人们青睐。刺参在我国适宜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沿海,是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

2、度刺参人工育苗。刺参生态习性刺参体呈圆筒状,长20-40厘米。前端口周生有20个触手。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体色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自然海区,海参多栖息于水深3-20米的浅海,生活在水质澄清,饵料丰富,无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泥沙底,盐度28‰-32‰,pH7.8-8.4,水温不高于30℃,冬季不结冰的区域。 海参饵料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混在泥沙里的有机质和小型动物尸体为食,捕食时利用触手连泥沙一并吞入。22刺参的个体发育刺参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征对刺参的孵化和养殖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

3、有了解各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出各阶段幼体的发育是否良好,幼体是否患病,这对病害防治和养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卵刺参的卵着色很淡,几乎是透明的,长径160微米-180微米。成熟个体产卵100万粒-700万粒,在人工蓄养条件下的产卵量一般为200万粒-300万粒,最高可达1000万粒左右。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个体大者其生殖腺粗大,怀卵量也多。卵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从成熟卵巢中取出的卵形状完整,核不清楚,适合于人工受精用。二、卵裂期卵受精约15分钟-20分钟后,即在动物极放出第1极体(水温21℃-23℃),约经40分钟-4

4、5分钟后放出第2极体。受精卵约经1小时50分分裂为2个细胞,经7小时左右形成中空的囊胚。三、囊胚期在囊胚末期,囊胚就在膜内开始旋转。囊胚旋转2小时-3小时,破膜孵出胚体。胚体刚孵出时近于椭圆形,高约190微米,宽约170微米。四、原肠期22胚体大约经24小时-28小时后进入此期。此时,胚体向长轴方向伸长,高约220微米,宽约170微米,多数幼体近于水面游泳。五、耳状体期此后,通过一系列的内部细胞群的增生分化,器官的形成,经40小时-48小时可发育至小耳状幼体。小耳状幼体经中耳状幼体而发育至变态前的大耳状幼虫后期。此期幼体发育好坏

5、将直接影响到变态至樽形幼体的变态率。六、樽形幼体期刚形成的樽形幼体与耳状幼体一样,均能活跃地游动,且多集中于水的中上层。以后,随着樽形幼虫的发育,纤毛带的退化,幼体将渐渐移入底层生活。七、5触手幼体期5触手幼体的最显著特征是体骨片的增加。此期幼体即可进行游泳又可附于基质上,靠其触手爬行。八、稚体期5触手幼体继续生长,其骨片形成也在加速,同时在体的后腹部生出第一管足,此时已进入完全靠管足与触手活动营底栖生活的稚参阶段。刺参养殖模式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22形成了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塘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

6、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一、池塘养殖(一)养殖池规格养殖池一般0.33-2.67公顷,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宜,坡比1∶2.5,池底以岩礁石、硬泥沙或硬沙泥较好。在池内开挖1条30-50cm深的环沟,环沟面积占池塘面积的20%-25%;坡度不宜太大,以免有泥沙淤积。南北各设进、排水闸门1个,以自然纳水为宜,池水深度1.5-2m,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于刺参夏眠与越冬;水源应避免淡水注入,无工农业污染,特别注意不得有油污污染。(二)参礁的设置根据刺参的生活习性,池塘要投放一定

7、数量的附着基(即参礁)。可以选择石头、石板、瓦片、空心砖、废旧扇贝养殖笼等作为参礁,参礁的数量需根据刺参数量、水深、换水条件而定,堆放形状多样,堆形、垄形、网形均可。附着基要相互搭叠、多缝隙,以给刺参较多的附着和隐蔽的场所。(三)清池与肥水将附着基设置后,进水淹没参礁,每亩施漂白粉10kg或生石灰50kg进行消毒,浸泡1周。2天后将水排掉,将发酵的畜禽粪便在浅水处挖坑埋入池中,粪层3-5cm,覆盖泥沙10-15cm,然后用60目进水网纳水50-60cm;或施磷酸二氢氨、尿素、硝酸铵、磷酸氢氨等,每亩施2.5-5kg,3天22后水

8、深0.8-1m再施肥1次,每亩施2-2.5kg;也可从别的海区移植藻类,以便改善底质,增加刺参的天然饵料;可移植的藻类主要有松节藻、马尾藻、鼠尾藻、大叶草、海带和裙带等。严禁向池塘中施放化学消毒物质、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外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密切注意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